书城亲子夸·管·放:50年教龄老校长毕生育才心得
10915600000002

第2章 教育是成才的关键因素

一个孩子能否成才,是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的。概括起来说,这些基本条件至少有六个方面:第一是健康,第二是智慧(也就是智能),第三是性格,第四是知识,第五是创造力,第六是品质素养。

而这些成才的基本条件,虽然或多或少会有些遗传方面的因素,但最主要的是靠后天的培养而成的。据科学家研究结果,一个人的成长,各种遗传的因素不会超过20%,另外的80%是靠后天培养形成的。

千百年来,人们对人性的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得出的结果也是千差万别:有的认为是人性本善,有的认为是人性本恶,有的认为是人性本无……但不管怎么说,也不管谁是谁非,这个“本”,其实只能代表先天,而孩子后天的发展,是由后天的各种因素决定的。那么,对孩子后天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什么呢?不言而喻,当然是教育了。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人性本善,那么教育可以让孩子不会变恶;如果人性本恶,那么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向善;如果人性本无,那么教育可以让孩子明白是非,认清善恶……当然,这是从大的方面来说的;从小的细节来讲,教育可以让孩子增长智慧,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使孩子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事实上,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存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属性。当然,主观和客观的作用也是相互影响的。随着孩子逐渐成长起来,主观的认识往往会起着主导他们行为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要忽略了,主观认识的产生和形成,是离不开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塑造的。比如,从家庭环境来说,有的家庭比较富有,有的家庭比较贫穷;有的家庭是书香门第,有的家庭是工人、农民之家……这些家庭的条件和环境是不一样的,所以对孩子的成长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此外,各国有各国的语言文化,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的风俗和习惯,所以不同家庭、民族、国家的环境,都会给孩子的成长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环境相同的条件下,会形成、造就孩子各方面相同的生活习惯,例如卫生习惯、衣着习惯等。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人,在同一个家庭中成长的兄弟和姐妹,虽然家庭的大环境是一样的,但有可能父母对待每个孩子的态度不同,或者每个孩子在家庭和社会中所接触的人不同,所经历的事情也不同。因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父母以外,他还会接触不同的同学、邻居、亲戚、朋友……而这些人又都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因此,同样的家庭环境,依然会造就不同的孩子。例如:有的孩子比较机灵、有的孩子比较调皮、有的孩子比较老实、有的孩子比较勤奋、有的孩子多才多艺,等等。

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我们都可以通过教育,让他走上成才之路。事实上,这个世上从来就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而这一点,我国教育事业的祖师爷——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尤其是他那“有教无类”的思想和“因材施教”的方法,更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研究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