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10904800000007

第7章 爱好剑术,行侠仗义

李白的祖先,如汉飞将军李广、凉武昭王等,可说都有一种武勇急暴的特性,这种特性在李白的血液里也涌动着,又加上西域特殊的勇武好斗的环境影响,造就了李白一种任侠的特质,而他的旨趣,也就倾向于游侠方面了。此外,这与蜀地传统的区域文化也有重要联系。李白喜纵横、好游侠的特殊行为方式深受蜀地传统的士风民俗熏染。

古代的士人对剑是情有独钟的,不仅仅是为了防身之用,而且是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的象征、正义的象征。李白从小喜爱剑术,除学习文化知识外,还经常学习剑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他对那些除暴安民的游侠更加推崇起来。他非常喜爱荆轲、专诸、聂政,甚至张良等刺客,还有铸剑的干将、莫邪等,他们为弘扬社会正义,或以铸奇剑铲除暴君为目的,或刺杀君主或权贵,气贯长虹,可歌可泣,实在是天下最可爱的人之一。

李白练习剑术,首先要得到一柄好剑。这对于李白来说可是为难的事情。李白的父亲是不赞成李白学习剑术的,他为了儿子的将来,希望儿子或是经商谋生,或是走仕途之路,绝不愿意儿子做一介游侠,终日无所事事地在街市上闲逛。因此,李白的父亲不肯出钱为李白买剑。李白知道父亲的执拗,就不想找父亲要钱,而是自己准备铸剑,像古代的干将、莫邪一样。

一天,李白的父亲看到他在磨一根又长又粗的铁棒,手上都磨出了很多血泡,但他还是不停地磨,李白的父亲很好奇,就走过去问:

“儿子,你这是在干什么?”

“我想自己造一柄长剑!”李白回答说。

“你想学那磨针的老妇人吗?”父亲问。

“是的。”李白诚实地回答。

“可是,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李白的父亲说,“那就是你一辈子也造不出一柄剑。你看铁匠铺里造剑是用你这种方式吗?”

“不是。”李白说,“他们是用火将铁熔化成水,然后将铁水放到铸剑的模子里,冷却后就成了剑坯,然后打磨一下就可以了。”

“你既然知道,为什么还是那么固执呢?”父亲不解地问。

“我这也不失为铸剑的一种方式啊,虽然笨拙了些,时间长久了些,但终有一天能够铸成一柄长剑的。”

父亲说:“我给你钱去买把剑吧!”

李白固执地说:“我想自己造一柄剑,自己亲手磨制出来的剑,感情深厚些,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不生疏。剑也是通人性的。”

李白的父亲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过了一会儿他说:“儿子,既然你那么喜欢练剑,我把家里祖传的一本剑谱交给你保管吧,这可是祖传的,据说是飞将军李广练剑时的心得体会,好好练习吧,你会成为一名剑客。”

李白十五岁起就开始练习剑术,他闻鸡起舞,因此学得一身好剑术。在《与韩荆州书》中说:“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李白一生爱剑,常将剑携带身边,往往乘醉舞剑。他的友人崔宗之曾说李白“袖有匕首剑,怀中茂陵书”。其豪侠之气概堪与古代的侠士越女、专诸、荆轲、剧孟等人相比,从他出剑之迅速,剑法之准确,可以推测他的剑术简直修炼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崇拜李白的诗人魏万在为他所编撰的《李翰林集》作序时写道:“白……少任侠,手刃数人”,说他曾经用刀剑杀过作恶多端之徒。无论“手刃数人”是确有其事还是文学的夸张,他以剑来弘扬正义精神是事实。剑从来就是正义的象征,如屈原在写歌颂少司命的诗中有“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少司命就是仗着长剑呵护幼童百姓的。古人眼里,剑代表了正义与公理。由于李白拥有高超的剑术,颇有英雄气概,因此,在习剑术和仗剑走天下的过程中,也逐渐养成了游侠的性格。

李白对剑客的使命感有着很深刻的认识,他学习剑术的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像古代的侠士那样,凭借高超的剑术行侠仗义,弘扬社会正义精神,而不仅仅是防身之用。他要行侠仗义,该出手时就出手,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正因如此,李白在游洛阳时,就与城中的一帮游侠少年交往。他在《结客少年场行》中,就表明了自己的行侠仗义的游侠观点: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李白的这首诗,言轻身重义,慷慨以立功名,是一首咏游侠的好诗。

李白一生写了百余首游侠诗,表现出对游侠的特别热情和崇拜感。然而李白是诗侠而非真正的游侠,他重生命的诗情体验而非付诸实际行动。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人生的各种困扰,使李白的游侠诗又包含了复杂的内心矛盾和情感纠纷,他在对历史游侠人物理想化、诗化,以期寻找自己精神依托的同时,又以诗的浪漫精神,构成了他游侠诗的特别的审美品格。

游侠性格是古代正义之士所崇尚的性格。他们的游侠性格和弘扬正义的精神历来受到人民的赞颂与热爱。古代的士子,有很多也接受了这种游侠性格的熏陶,从小爱好武术。从屈原的“带长铗之陆离兮”可以看出,屈原也常常腰佩长宝剑,从中反映了屈原追求美与弘扬正义的个性。大唐才子李商隐也常常仗剑而周游天下,铲除人间不平。类似的还有很多,李白就是所有古代诗人中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

曾经与李白为伴的朋友吴指南在岳阳病死,李白埋葬了他。第二年旅游江浙毕,重返岳阳,见朋友肉体未腐,于是用剑削去肉,只剩人骨,冲洗干净后,背负着朋友的骨头而去。可见李白是常带剑在身边的。而且这一以剑削尸洗骨的举动,也深刻地反映了李白的大胆、仗义等游侠性格。他后来仗剑漫游到太原时,还曾经搭救因犯了错误的郭子仪,可见李白爱惜英雄,并有侠义情肠。而这些性格是与学习剑术有关的。

李白习剑术,也使终身饱受压抑的性格得到了某种程度的释放。李白出身异族,不被中原汉族所彻底融合,内心的不平之气自然很需要释放。而且,李白终身抑郁不得志,所以李白常借剑消愁。“酒酣舞长剑”“腰间玉具剑,意许无遗诺”“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抽刀断水水更流”“拔剑四顾心茫然”“弹剑徒激昂”等,虽然剑不能消除他的所有烦恼,还是给了他很大的慰藉,至少使他在极端苦恼的时候有一个灵魂的伴侣,以剑慰心。因此,剑术减少了他的痛苦,这是很显然的,剑术也使他具有了一种自由奔放地发泄不平的剑客心理,这是游侠的典型性格特征之一。这种自由奔放地发泄不满的游侠心理,对于他养成自由奔放的诗歌创作意识也是大有好处的。

李白习剑术,也培养了他豁达豪放的个性。剑术追求的是力量与速度,那凌云剑光笼罩天宇,剑锋逼人地释放,展现的是一种力量与气势。当人沉醉在舞剑之中时,如同醉酒似的。所以当李白在醉酒后舞剑,就能迸发出一股人生内在的无穷力量,使人宠辱偕忘,达到豪放豁达的境地,这正是游侠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李白的很多不朽名篇就是在这种气氛与环境下写出来的。

综观李白一生,他所具有的强烈正义感,爱打抱不平,行侠仗义等性格特征,都与他青少年时代及漫游时努力学习剑术是有很大关联的。李白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学剑,并且一生都坚持击剑、舞剑,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强身健体,他更注重击剑的社会实用价值,仗义行侠,立功报国。剑的意象负载着诗人的理想与憧憬、欢乐与苦恼等各种情感意绪,具有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