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10904800000063

第63章 善用典故,古今浑融

李白的诗,较多地运用了典故。通过运用典故,使感情的表达采取间接性或意象性的形态,更好地反映了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创造出一个具有丰富而深邃的文化意味的世界,耐人咀嚼、寻味。这也反映了李白的奇妙诗才。

在李白的诗歌中,用典几乎比比皆是。李白对用典驾轻就熟,有时甚至是脱口而出。这种用典故的能力在李白的一生诗歌创作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襄阳歌》中用典比比皆是,“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篱花下迷。”这里是形容襄阳镇守使山简公醉酒后的幽默形态。“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古碑材,龟头剥落生莓苔。”则是对秦朝李斯、西晋名将羊牯的感叹。而“襄阳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则是用典楚襄王游高唐事,来表明对历史匆匆的哀感。

在李白放逐长安后作的《行路难》三首中,更大量地运用典故,可以集中地反映李白用典的熟练程度和用典的艺术风格。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粟。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这三首诗歌中,诗人大量用典,来哀叹世途的艰难和贫贱离索之感。第一首通过吕尚、伊尹、骆宾王等的典故,表达了前途茫茫,欲归不舍,欲进不能的矛盾心态。第二首借韩信、冯谖等,表达了在长安遭受小人的嫉妒、排挤的遭遇。第三首借伯夷、叔齐、伍子胥、李斯、陆机等人的典故,表达了自古贤达功成不退皆殒身的悲惨事例,遂起抽身退隐之志。

在《将进酒》一诗中,这种用典甚至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把用典推向了颠峰和极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借曹植饮酒狂欢而内心苦闷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看不到出路而内心无比苦闷的感情。

在李白被从长安放逐之后的诗歌,用典故更加频繁。这时李白内心的悲剧意识更为强烈,所以典故也多含悲剧意识。如在《秋浦歌》中有:“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这里就运用了三个典故。晋代的征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时,常纵情山水,醉饮于高阳池上;宁戚是春秋时魏国人,早年家贫,为人赶车,后到齐国,等齐桓公出时,牵着牛叩角而歌,齐桓公听其出语不凡,便召拜为上卿;而苏秦曾身着黑貂裘,西入秦,上书十次,劝说秦惠王吞并天下,但不被采纳,天长日久,生活窘迫,以至黑貂裘破败不堪,黄金也用完了。这三个典故用在一起,构成一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流落吴楚的窘迫情景,心怀悲感。

《临路歌》也用了典故,来表明哀感。“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前一句说后人得到大鹏半空夭折的消息,以此相传。后一句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传说麒麟是一种象征祥瑞的异兽。哀公十四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猎获,非常难受。但如今孔子已经死了,谁肯像他当年痛哭麒麟那样为大鹏的夭折而流泪呢?这两句一方面深信后人对他将无限惋惜,一方面慨叹当今之世没有知音,含意和杜甫总结李白一生时说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非常相近。

李白从开始进行创作到临终前的诗歌,一直都喜欢用典,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用典,而是一种别出心裁,独出机杼,不仅增加了典故的中介,增加了诗中的文化密度,而且与别出心裁,内涵深远是一致的追求。

李白诗惯于用典,其中主要见于古诗和长篇乐府,律绝及乐府歌行中的短小篇章较少。大量用典,涉及历史人物必多。孔子、谢安、张良、贾谊、司马相如、扬雄、王粲、阮籍以及尧、舜、诸葛亮等人,都大量的在李白的诗歌中出现,例如孔子曾在二十三首留存的李白诗文中出现。李白言及历史人物典故,或引以自比,或加以品评,总是和切身感受密切关联,因而从中很容易看出诗人自己的思想性格。

李白不仅惯于用典,亦善于用典。用语典则推陈出新,暗用事典则了无痕迹,明用事典亦挥洒自如,若由己出。他很少在枝节上用典,也很少用僻典,总是采用历史人物生平中的重要事迹,藉以表白自身的处境和心境,纵横捭阖,随心所欲,仿佛古人任其差遣。因而用典虽多但无獭祭之弊,却大大丰富了诗意的蕴含,加强了感情的力度。借古人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固然是文人诗中常见手法,但谁也不像李白那样经常大量采取并做到今古浑融、人我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