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10904800000059

第59章 贴近生活,气息浓郁

李白的诗歌之所以受到劳动人民的热爱,具有如此深切的艺术感染力,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贴近劳动人民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使人感觉亲切真实,生动感人。

要使诗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那么首先得深刻体验生活,善于发掘生活情趣。李白是一个能发掘生活之美的人,常常能从平常琐碎的事情中发掘生活的美好,并因此而乐在其中。比如李白爱酒,就从酒中发掘出很多酒趣,写得都极富有饮酒生活的各种情调。或以酒来解闷,或以酒会朋,或写酒后闹趣,或借酒抒发愤懑等,都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如《襄阳曲四首》中有:“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头上白接离,倒着还骑马。”这样一个戴着白帽子醉在马上,将马倒着骑的老山公,其样子实在让人忍俊不禁。这都是饮酒带来的乐趣。在《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中有:“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这首诗写与山人一同下山,到田家饮酒赋诗,醉酒忘归,清新自然,行云流水,富有生活的情趣。此诗有陶渊明的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风格。

不但醉酒后能够发现生活的情趣,就是平常的生活中李白也有发现生活之美的眼光。例如李白归梁园后,常在鲁东门泛舟,像归隐的范蠡那样休闲自在,作有《东鲁门泛舟二首》:“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都写得极富有生活的情调。城下溪中泛舟,景色如雪,便联想起东晋王子遒雪夜访戴逵之雅事。因为用典,使诗歌显得意趣横生,生活情趣非常厚重。

在梁园生活期间,李白遇见了唐朝的另一位伟大诗人杜甫,这一段生活对彼此都是最难忘的。其间李白作了一首很有情趣的诗歌,来描写他们一同去访问一位隐士所遭遇的情景。这就是《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这首诗作于天宝四载,李白放逐后的第二年。城壕迷路,诗人贵重的翠云裘上全部沾满了苍耳,相当狼狈,像一个刺猬,隐士开门还辨认不出是谁来,读来使人忍俊不禁,可见李白是极富有生活情趣的。

李白善于写普通的生活,从普通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使之诗歌化。将平凡的生活也写得相当美,令人充满遐想,说明李白对普通生活的热爱。他追求非凡,但也沉迷世俗生活、爱酒、爱快乐,甚至爱美色,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云端之上的人物。这与屈原等人有很大的不同。李白是世俗中的人,但就是在这种世俗的生活中,李白发现了生活的无穷之美,并将这种美诗化,将生活诗化。所以,在李白笔下的普通生活,都是那么的美,那么的富有情趣,甚至意境是那么深远而美好,并让人感到真切而生动,丝毫也不矫揉造作。

李白的送别诗歌中就不乏这样的作品,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写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的诗歌,送别的场面也是很普通的,景色也是很普通的景色,但目送老友离去,诗人用长江浩荡的江水来衬托出人内心的离愁,遂成为千古名诗。这样一场普通的送别场面,诗人却写得真实生动,生活气息浓厚,可见李白对生活中离别的场景是有很深刻的人世体验的。

李白的诗歌,很大一部分是写普通生活的场景。所使用的也都是很通俗的语言,没有多少艰涩的文字,但普通的生活与普通浅显易懂的文字却写出如此丰富的生活内涵,却不是常人所能达到的。像李白这样将如此众多的普通生活场景纳入诗歌创作范畴的大诗人,是很少见的。这些诗歌表现了李白诗歌的大众化色彩,具有丰富的人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