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10904800000058

第58章 追随先贤,倡导复古

就文学史的见地来说,李白在诗歌创作上是继承着他的前辈陈子昂的诗歌复古运动的。陈子昂瞧不起六朝所传下来的浮华糜烂而无实际内容的空洞诗歌,力主进行诗歌改革,要恢复到三国时期建安的那种雄健有力、言之有物的诗歌风格上去,这一诗歌主张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陈子昂是初唐时期很有胆略的政治家,也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旗手,作为政治家,他敢于通过谏疏陈述并坚持自己的政见:一,关注民瘼,改革吏治;二,揭露酷吏,反对淫刑;三,重视边防,反对黩武;四,主张任用贤能,用人不疑。作为文学家,陈子昂大声疾呼,反对齐梁以来的华靡诗风,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革新。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实践,犹如动地狂飙,尽扫弥漫初唐诗坛的浮靡之风,为其后盛唐诗歌的发展清除了道路,功绩甚大,影响深远。陈子昂在唐诗的发展上具有开山的地位。初唐四杰也都跟随陈子昂所开创的诗歌创作道路,在诗歌的创作上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他们改革了初唐的靡靡文风,倡导雄健的、大开大合的节奏,做出了许多不朽的杰作,对当时文学的贡献很大,在诗歌成就上取得了历史性的功绩。

正因为陈子昂在唐代诗歌史上的特殊地位,饮水思源,所以陈子昂受到唐代后来诗人的普遍推崇。李白也把陈子昂作为诗歌复古运动的旗手,自觉跟随其后,并且创造出了高于前者的诗歌贡献。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他要求诗歌要有力,有气魄,没有任何约束,建安以后的诗人是没有人能够满足他的诗歌要求的。所以,李白把复古当作自己诗歌的目标。

不过,李白虽然追随陈子昂倡导建安诗歌风格,但在诗歌创作上的主张并不是要彻底扬弃六朝诗风,李白并不全盘地否定六朝诗歌风格,他的诗歌在实际成就上是吸收了六朝民歌的长处,吸取了六朝诗人的成绩,扬弃了六朝诗人的卑弱的风格,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独特气魄,一扫六朝的靡靡之音,给唐诗注入了新的气象。这种气势,甚至远远高出了建安诗人所具有的气象。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均达不到李白的诗歌气势。所以,李白与其说是复古,不如说是创新,是在建安诗歌基础上的创新,在六朝民歌基础上的创新。复古只是一个旗号而已。

李白在诗歌创作上,也自觉追随陈子昂,做到气势绝伦,言之有物,绝无空洞陈乏之音。陈子昂最有名的诗《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写得气势绝伦,横扫古今。李白也崇尚这样的气魄,在诗歌中多有这样的气盖古今的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震烁古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浪漫想象空前绝后。这些都是与六朝的诗歌风格决然不同的。

李白能对陈子昂的创作给予推崇并继承,表明能够做到饮水思源。因为陈子昂及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在于他们为中唐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若没有他们敢于突破六朝及初唐时的文学局限,则中唐时期要在文学上取得那么大的成就是不可能的。对于中唐时期的文学家来说,陈子昂与初唐四杰是他们的老师,李白在诗歌上所走的道路正是陈子昂所开创的那一条道路。李白自觉地维护并将这一条创作道路发扬光大,对陈子昂的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无独有偶,杜甫也特别推崇陈子昂,不仅推崇陈子昂的诗歌主张,而且推崇其为人,推崇他人品高洁,在政治上与文学上均有卓越贡献,是他心目中一个完美理想人物的典型。陈子昂因为其文章、政治、人格这三者的贡献而受到杜甫的推崇。杜甫心目中,是要做一个全能的救世者,做一个文武全才。而陈子昂正好满足了他这一全面追求。

就李白的前后看,他所追随的先驱是陈子昂,再往前,应该是西晋的左思和西晋东晋之交的郭璞,一直到建安诗人,屈原的《楚辞》《诗经》等,都是其学习的楷模。

其实,在诗歌史上,李白也是堪称“文起百代之衰”的伟大诗人。在诗歌史上,李白是要摈弃那种浮华、空洞无物的文学观点,要求使文章有刚劲有风骨,恢复到建安时代去。这是他能敏锐地看到现行文化的弱点,把握文化方向的结果。

文化的革新与政治的革新总是紧密相连的,文化的革新往往是政治革新的前锋。政治的变革往往首先由文化的革新作为冲锋的号角。李白倡导的诗歌复古主义,实际上也是在诗歌形式与内容上的革新,是李白内心里要求政治革新的一个外在反映。而李白所处的时代,也的确是需要革新的时代,否则是无可救药的。

总之,李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关键在于他找准了诗歌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实践,遂成为独步千古的伟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