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10904800000055

第55章 寓情于景,景中含情

寓情于景历来就是抒情诗歌的表现方式。寓情于景,景中含情,这就使得景鲜活起来,具有了美的风韵与情致,甚至在景中包含着诗人博大的思想与情怀。

李白的诗歌,就往往在很多处寓情于景,他很善于通过写景来抒发心中壮美豁达的情怀,或是抒发心中无限的悲愤与痛苦。他在诗歌中的写景往往抒情味道很浓。

李白一生为实现理想抱负漫游天下,四处奔走,饱览祖国的壮丽河山。万里山水写入李白胸怀之间,奇山异水时时促发他的灵感,使他拿起笔来描摹这山水,并通过山水来表达他心中的理想与情怀。由于李白见识多广,才华纵横,情感激越而慷慨,这使李白较其他诗人更能熟练地在景中表现自己的情怀。

《将进酒》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李白最有名的诗句之一。通过对滔滔黄河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宽阔与畅达。《蜀道难》中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景色也是绝美,诗人借蜀道的艰难表现了面对蜀道的悲壮情怀。《渡荆门送别》中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示了雄浑之景,阔大之气象。还有著名的《望庐山瀑布》二首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有:“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关山月》中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如此等等,都借博大雄浑的景象展示了诗人的博大气魄与博大胸襟。

李白所描写的这些壮阔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美的追求的特征,即不是一般的平凡之美,而是一种很壮阔雄浑的美。李白用诗歌讴歌这种美,就是讴歌这种壮阔美景所象征的精神:壮阔、宽广、豪放,特立独行而出类拔萃。李白的精神追求就在这种壮阔之美景的描绘中表现出来了。

李白的诗歌中,描写壮丽河山的很多,堪称中国古代描写山水壮丽之景色的第一大诗人。他的诗歌,展示了一幅幅壮美的山水风光图景,对祖国山川进行了颂扬,因此,李白对山水的壮美描绘,也展示了他心中激荡的爱国主义情感。

除了在景中表现诗人的豁达胸怀与爱国情感之外,李白还有很多写景,表现了另一些情感。如表现浓烈感伤之情的写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如表现孤愤之情的写景,《襄阳歌》中有:“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古碑材,龟头剥落生莓苔……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这里的写景,是历史之景,含有很浓烈的自伤与孤愤的情绪。又如《北风行》中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夸张的笔法中,隐含着诗人的感伤,以及对安禄山扩边政策给人民造成的灾难的愤怒之情。在《横江词六首》中有:“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这是写长江风高浪大,寄托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忧。“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这是写大风将至,海潮来势汹汹,同样是寄托了身世之感与家国之忧。

在李白的写景诗歌中,还有很多表达诗人内心的一种宁静而美好心情。如《东鲁门泛舟二首》中有:“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在《送友人》中有:“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展示了送别时的一幅美好画面,展示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友谊如青山白水一样长存。如《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直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天然如图画的境界,如不是大手笔是难以写成的,它表现了诗人此刻内心的畅快之情。

总之,李白在对各种景物的描写中,蕴涵了诗人内心种种情感与情怀,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博大胸怀与高洁品质。

与李白相比较,杜甫写景在雄浑壮阔间多了些悲壮之色,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写景壮观雄浑,却让人感觉到诗人内心的悲哀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