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10904800000050

第50章 高度自尊,不事权贵

李白长期游走于上层社会,笑傲王侯,在同上层社会人物交往的时候,常常表现出高度的自尊。即使是在最高统治者面前也是如此。他只肯与唐玄宗做个平起平坐的朋友,绝不肯做他的奴仆。他最后离开唐明皇,原因多少与他特别的自尊有关。

但李白的自尊并非因得意而产生,恰恰相反,是失意的产物。是一种长期处于社会边缘化状态,为人所忽略而产生的自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自尊也是一种精神的扭曲。

李白在被唐玄宗诏入宫廷之前,其实是有很浓重的自卑情感的。当然这种自卑只是存在于他的心里,并不表现于外。在外人面前,特别是权贵们面前,他始终都是飞扬跋扈的。他出川后蹉跎十载,困居安陆,四处求人举荐而无结果,身心都遭受了沉痛打击,个人命运也沦落到了社会的边缘,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消磨;加之出身异族,无法通过科举走仕途之路,在汉族知识分子面前他就会因羡慕而生出一种自卑情结。但这些不利并没有使李白消沉,相反,因为处境的不顺反倒使他彻底敝屣那种科举成名的道路,敝屣那种正统的通达之道,使他与主流文化形成一种对抗情绪,于是也形成了高度的自尊。当然,李白的这种自尊建立在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上。在与人交往的诗歌中,他都广泛地提及自己的才华与辉煌历史,丝毫也不谦虚。“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臣所荐李白,实审无辜,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一命不沾,四海称屈”、“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也就是说他往昔所受君王宠爱。可见李白是多么自信与自负。

李白后来到了宫廷,与唐玄宗手下的一干权贵搞到了一起,但李白与他们之间水火不容,个性与生活天壤之别。在权贵们面前,李白表现出了作为一个来自平民百姓阶层的人对权贵的高度自尊。他决不摧眉折腰讨好权贵,而是以高傲不屈的性格藐视权贵,令权贵们心怀嫉恨。

李白的这种自尊首先表现在天子面前。他绝不愿意做唐玄宗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奴仆。李白需要唐玄宗对他以礼相待,给予他自由,懂得尊敬他。唐玄宗还是很开明的皇帝,很懂得尊敬李白,使李白能够享受自尊。李白甚至有时喝酒喝多了,在唐玄宗面前也表示出酒后的傲慢,自称“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或许并不是喝酒醉了,而是出于自尊,他是希望自己能够有大用的。因此,李白的自尊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

李白在唐玄宗面前的自尊,唐玄宗尚可容忍,表现出了一个伟大君主的修养。但李白在唐玄宗手下的高力士、杨贵妃、驸马张垍等人面前也表现得很狂傲,完全是因为自尊心的驱使。

李白在翰林院里,与那一帮为唐明皇做点缀的翰林学士们的关系很是紧张。驸马张垍是翰林院里举足轻重的人物,唐明皇曾有心培养他来做宰相。张垍品行很坏,后来在安史之乱中背叛了唐明皇,做了安禄山的伪官。叛乱平息后,本该处死,但碍于他与唐肃宗的私情,没有将他治罪。这样品质败坏的权贵人物,自然在翰林院里也是颐指气使的。李白生来就是一副傲骨,不肯屈服于他,在张垍这样的权势显赫的驸马面前也表现得很要自尊,自然就与张垍的关系很是紧张。张垍既是驸马,又是翰林院的主管,翰林院里的人自然都站在张垍那一边,集体对李白表示不满,所以李白在翰林院里就呆不下去,时时想着引退山林。

李白在宫廷里藐视权贵的具体事情,民间流传的很多。这些事情历来都为人民所津津乐道。李白的这种绝不与权贵们同流合污的高傲个性,对于中国百姓来说是异常可贵的精神财富。他向权贵挑战,代表了来自平民阶层的知识分子在宫廷里向最高统治者斗智斗勇的挑战与较量,展示的是来自下层的人民对最高统治阶层的不屈与智慧,展示了平民阶层的价值。所以李白作为平民阶层向最高统治阶层挑战的先锋,受到人民与历史的青睐,人们也把李白与宫廷权贵斗争的历史作为一种永不屈服的平民精神的象征,大放异彩。而这种在权贵们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实际上是李白一种强烈自尊心的驱使。

李白一生所展现的在统治者面前高度自尊的个性,是他抗争精神的体现,目的是要与统治阶层争取到平等的尊严。他不能容忍自己的人格与尊严被贵族们所践踏。对于像李白这样从下层走入宫廷的知识分子来说,这样的目标是远远不可能实现的。正因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得自负有匡扶天下之伟大才能的李白,不愿意牺牲自己人格与尊严而换来荣华富贵,其高傲不屈的个性才表现得分外顽强。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卓越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白的一生,无论是在贫贱还是富贵之时,始终保持着这样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