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10904800000051

第51章 意志坚定,持之以恒

李白在漫游途中,经历过无数的劫难,例如曾经经历过像孔子困于陈蔡长达数日不得食的情形;也曾经病困扬州,身无分文,几乎客死异乡;而在隐居过程中也不顺利,不时有远近官僚来给他施加压力,在长安与官僚权贵们周旋中,处处受到排挤;最后到了安史之乱中,他还被判附逆之罪险些被杀,如此等等。李白面临种种压力,面对种种人生的磨难,从来没有退缩,而是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力冲破重重困扰,继续自己的事业,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这表明了李白的恒心和毅力,他不是那种容易被困难所吓倒的平凡人物,而是一位打不倒的意志坚定的伟大人物。

在李白一生的漫游、干谒、求仙学道等生活中,际遇时起时落,命运跌宕起伏,但他从来没有退缩。在干谒中,他面对的人可谓形形色色,皇帝、贵妃、权臣、官僚、道士、诗人、普通百姓等,这些人中,有些人是李白的朋友,但更多的是压在李白头上的人。李白周旋在这些人之中,费尽了心机。特别是那些李白所干谒的权贵或名士,还有皇帝贵妃权臣,他们对李白都是持排挤、贬损和压制的态度,李白在与他们周旋过程中并不能获得多大的快乐,甚至可以说很是压抑,这与李白要求张扬自由的个性是极不相称的。但李白在一次次干谒与附和的痛苦之后,还是坚持下来了,例如他在安陆时先干谒韩朝宗,失败后又陆续干谒安陆李长史、裴长史等地方官吏,不但没有获得成功,官吏们还对他冷嘲热讽,甚至全国各地的地方官吏还联合起来,反对李白隐居,对李白冷嘲热讽,打压遏制,但李白还是不死心,后来又亲上长安,向驻幸洛阳的皇帝献《明堂赋》,但都没有结果。干谒这条道路不通之时,李白在求道这条道路继续努力,先是与著名道士司马承桢交游,后来又陆续与司马承桢的弟子胡紫阳、胡紫阳的弟子元丹丘交游,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直到最后认识了皇帝的妹妹玉真公主,这才得到了一个贴近皇帝的机会。李白在一次次干谒失败后,心情的压抑与沉痛是可想而知的。尽管一次次地遇到挫折,李白还是支撑了下来,直到最后取得了接近皇帝的成功。这表明李白在做事情上,具有非凡的恒心与意志力,他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

李白一生漫游,辗转各地,经历过许多艰难曲折,还是坚持下来,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若不是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坚持下去,在旅途的各种险恶环境中,他就会产生消极颓唐的情绪,根本不可能完成如此艰难的旅途。

在一生所经历的挫折中,李白都表现出了坚定的恒心与毅力,决不半途而废。这是一种不怕失败,不怕苦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在历次挫折中,李白都决不气馁,以顽强的恒心,持久的意志力,走出挫折的泥潭,永远保持乐观坚定的信念,迎战理想进程中的各种挑战。他以酒来疗治自己心灵的创伤,跌倒后爬起来继续向着目标追逐,直到达到目标为止。他像一位冲锋陷阵的战士,在与权贵的斗争中,在向着诗歌顶峰的攀登中,无论身上如何伤痕累累,也决不倒下和妥协。这样的人,是无法战胜的。

李白做事情能够一往无前,以凡人之躯顶住了世俗、传统及艰难人生的巨大压力,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开拓着自己的事业。他渴望在诗歌上建立不朽名声,想在政治上实现“申管晏之谈,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目标,于是他一方面坚持为人民而歌,一方面积极干谒权贵,寻找出路,从不退缩。最终在两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收获。这些都是依靠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达到的。

古语云:“忧危启圣智,厄穷见人杰”,意思是说只要做事情有恒心,意志坚定,持之以恒,艰难困苦的环境反而有可能将一个人磨练成超人和人杰。李白的一生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