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10904800000005

第5章 父祖先辈,影响至深

李白青少年时期深受先辈的影响,主要是指李白的父亲对他的影响力以及他的英雄祖先对他的影响力。这两者对他少年时代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在这种影响下,他年少时就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隐逸情怀和远大志向。

李白的先辈对李白的影响不可低估。李白为汉飞将军李广之后。李广在抗击匈奴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受汉武帝的赏识,与霍去病、卫青等人齐名。祖先的丰功伟绩对李白起到了很重要的鞭策和激励作用。李广是少年李白的楷模,时时警示着李白,激励他奋进,激发他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

李白在《赠张相镐二首》中,谈到他的祖先时,不无得意地说:

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

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

苦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

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

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

这首诗生动地表明了李白对先祖业绩的崇拜与对先祖精神的继承。李白在其先祖的精神影响之下,青年时代就具有了“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远大理想。

如果说李白的先祖对李白的影响是奋发有为,而李白的父亲对他的影响则是截然不同的另一极。李白的父亲是一位博学的商人,很有文化修养,他是凉武昭王之八世孙,属于李唐王朝的旁支。但这李氏皇族的旁支,却有一支沦落到了西域,而且成了没有名姓的人,可见这个家族曾经遭遇过重大的变故。有传说是隋炀帝乱杀功臣,所以李白的父亲那一支被迫迁徙到了西域以避祸,而且隐去了名姓。不管怎么说,李白的父亲李客毕竟出身于有功名的富贵人家,但他“高卧云林,不求仕禄”,表现出一副很清高的样子。父亲以他的隐逸性格,深深地影响了自己的儿子。

在性格气质上,李白的父亲李客的隐逸性格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李白的父亲很有仙风道骨,李白青少年时代又生活于道教氛围浓郁的蜀中之地,自然耳濡目染,年少即喜好求仙学道,而且一生乐此不彼。他在蜀期间就在父亲的影响下经常求仙访道,有一次他花了很长时间寻访戴天山的一位道士,却没有遇见到,问其他的道士,也没有人知道他到哪里去了。李白的内心愁苦不已。做有《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一诗,其诗云: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还有一次,他沿着古道山路去寻访一位道士,这一次大概寻访得很顺利,与道士谈得很投机,不觉暮色苍茫。这时才不得不分手,独自下山去了。他作有《寻雍尊师隐居》一诗,以记其事,其诗云: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观李白之一生,他对追求仕途并不十分热情。除了短暂地在唐玄宗身边做御用文人取乐皇帝之外,一直都在不停地漂泊中,这说明他对权势并不特别感兴趣,他只求得到不朽之功名后,马上功成身退。“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隐逸情怀和反抗意识,与李白父亲的不求仕禄多少有些传承的。

从李白一生来看,祖先的赫赫功勋以及他父亲隐逸江湖的思想,对他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而且,这两个本来有些矛盾的思想观点在李白身上竟然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他兼收并蓄,形成了功成身退的思想,体现李白内心的完美与和谐,也体现了儒术与道术在他身上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