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10904800000047

第47章 人民诗人,走向人民

李白被唐玄宗从宫廷里放逐之后,出没于梁园、东鲁以及江、浙一带,生活越来越贫穷。到了经历安史之乱流放夜郎的打击之后,李白内心的痛苦也越来越深刻,他在统治者那里不但得不到认可,反倒一次次遭受残酷打击,这使他的思想越来越觉悟,最终使他在思想上脱离统治阶层,走向人民,从而使他一生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即从一个一心想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士子变成人民的诗人。

李白从宫廷走向民间,从流放地走到安徽当涂的临终之地,在结束了政治生命的同时,却领受了另一件重要的历史使命。那就是为人民而歌。这个漫长的时期,李白主动融入到劳动人民的生活中,写出了许多歌颂劳动人民和祖国山川的不朽诗歌。

因为他自觉走入民间,成为人民诗人,所以,人民也对李白给予了深刻的热爱。李白是中国人民最热爱的诗人,民间因此有很多关于李白的传说,民间传说他有傲骨,弯不下腰,传说他曾叫高力士脱靴,还有传说他醉写吓蛮书等,甚至连他的死,人民也不忍心让他如此离开人间,从而有了酒后捞月而去之说。可见李白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所受到的敬重程度,这也是李白成为人民诗人的一个例证。

李白在安徽当涂居住的最后二三年间,与当地的平民百姓交往颇多。这个时期李白已经彻底放弃了与那些达官贵人们的交游,只是到那些普通农人家里去做客。李白曾去宣城找过纪叟,想从那小酒店里寻一点人间温暖,想从纪叟所酿的“老春”里,寻一剂忘忧解愁的妙药,想和纪叟对饮聊天。但到了宣城一看,老屋破败,关门闭户,势将倾圮。依稀是纪叟酒店,人呢?一打听,才知纪叟已于去年去世了。李白不禁老泪纵横,口占一绝: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没有找到纪叟,幸好城外一个原来认识的姓荀的庄户人家,留他住了一夜。这家的老头已经去世了,只剩下母子二人荀媪和荀七,相依为命。李白的到来使他们感到极大的欢喜,好像是远方的亲人回来了。但他们却感到很为难,拿不出什么好饭菜来招待,也没有酒,荀七只好到山下塘里去采了些菰蒲回来,勉强为李白做了一顿菰蒲米做的饭。李白看着饭食,难以下咽。他想着人民对他的深情厚意,禁不住写下了《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一诗: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辞别了姓荀的庄户人家,李白重游泾县,故人也一个都不在了。到了桃花潭附近的汪家村,也是一片荒凉,几乎没有人烟。汪伦的田庄,踏歌的村民,都不知到哪里去了,就连桃花潭也干涸了,潭边的桃花也枯死了。

李白望着桃花潭水,想起当年汪伦送他时的欢乐场景,心中无限伤感。人民的苦难是如此地深刻,是如此地令人绝望。他望着这悲惨的世界,也觉得自己的歌快要尽了,再也吟不出好诗来了。

最后,李白形容枯槁地来到了当涂的采石矶江畔,喝光了酒壶里的最后一滴酒,在采石矶头对着明月狂歌一阵。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这就是李白的临终歌,说自己像大鹏一样,想拯救这个世界,无奈力量不济。只有孔子才会为他的这种救世精神而哀伤出涕!歌舞之后,只听得从李白嘴里发出一声沉痛的悲吟,随即纵身跳入了滚滚长江,捉月而死。死时为宝应元年(762年)十一月乙酉,死在安徽当涂的采石矶。

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就这样死了,死时无一人知晓。

李白之所以自杀而死,完全是看到自己无力挽救这个社会的苦难,无力挽救人民的苦难。他不忍心再看到他所心爱的人民苦难的生活,就像屈原不忍心看到他所心爱的楚国面临即将灭亡的命运一样。屈原的自杀身亡,是对楚国的深沉感情使然,而李白的自杀,则是对人民的深沉感情使然。而李白对人民之所以会有如此深沉而忠贞的感情,则是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完全融入平民生活,与人民心心相印的结果。

死亡是需要有巨大勇气的。没有勇气的人绝对不会自杀,更不会为了人民而死。历史上那些为人民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勇士,是在死神面前的最坚强无畏者,历来就受到百姓的崇敬。李白也是为人民而死的勇士,受到历代人民的热爱。人民不说他投江自杀,而说他捉月而死,甚至说他乘着巨鱼回归了故乡四川。这反映了历代人民对李白的无限热爱之情,也反映出李白像屈原那样,是真正的人民的伟大诗人。他们的心都是与历代人民普遍相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