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10904800000046

第46章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李白正准备离开奉节,南下黔中道前往夜郎时,突然喜从天降!朝廷因旱灾赦免流刑以下罪犯,李白也在其中。得到这个消息,李白的心竟然一下子复活了。他想马上就回到江南去,回到自己的亲人身边去。他甚至还想着建功立业,趁着朝廷大赦,能够重新回到长安,实现自己那没有实现的政治梦想。

然而,李白从流放之地回来的路上,想让沿途的官员们推荐他,重新回到长安为朝廷效力。但没有人敢推荐李白,原因是他乃一介囚犯之身,只不过因为天下大赦而侥幸逃脱惩罚而已。地方官员们对李白很是冷淡。这使李白再次受到了打击。他生活又无着落,只得回到安徽当涂,寄居在其族叔李阳冰那里,艰难地度着晚年。

尽管李白已经进入了人生的暮年,一次次地病倒,无论生理还是心灵,都已经很疲倦,但越是进入了人生的最后旅途的李白,他的建功之心越是不死,越是想急于抓住人生最后的几个年头,建立一番功业,不枉此生。那种英雄拼死一搏的活法,实在是可歌可泣的。

寄居在安徽当涂族叔李阳冰家里的李白,生活已经陷入了绝境。而且时年六十,常卧病在床,但李白的报国之心尚未泯灭。公元761年初秋,贼势复炽,睢阳再陷。天下兵马副元帅李光弼出镇临淮,准备去收复睢阳,阻止贼军南下。睢阳是李白多年往来客居之地,特别是和宗氏结婚以后,这一带更成了他的家园。因此消息传来,他不禁热血沸腾,竟忘记了他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他不顾妻子的劝阻,决定马上赶往徐州彭城行营,请缨杀敌。于是他把从酒店赎回来的宝剑擦了个雪亮,又把从旧货店买来的戈矛拴上了一把红缨,还特地穿上待诏翰林时赐给他的宫锦袍,跨上从朋友处借来的一匹老马,就雄赳赳、气昂昂地从金陵出发了。他想,到了彭城,李光弼一见他,一定会像汉代名将周亚夫得到大侠剧孟一样,高兴地喊道:“李太白已在我幕中,我料定敌人的末日不远了!”……谁知李白走到半途,就连人带马都病了。在旅社中休息了几天,一看无法到彭城了,他只得在友人们的护送下,勉强挣扎着又回到金陵。

李白写有《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一诗以记其事:

“秦出天下兵,蹴踏燕赵倾。黄河饮马竭,赤羽连天明。

太尉杖旄钺,云骑绕彭城。三军受号令,千里肃雷霆。

函谷绝飞鸟,武关拥连营。意在斩巨鳌,何论鲙长鲸?

恨无左车略,多愧鲁连生。拂剑照严霜,雕戈鬘胡缨。

愿雪会稽耻,将期报恩荣。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

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

金陵遇太守,倒履欣逢迎。群公咸祖饯,四座罗朝英。

初发临沧观,醉栖征虏亭。旧国见秋月,长江流寒声。

帝车信回转,河汉纵复横。孤凤向西海,飞鸿辞北溟。

因之出寥廓,挥手谢公卿。”

此诗始歌李太尉功勋卓著,治军严整;次叙自己虽有救国之志,而忽罹病不得从军而行;后叙金陵诸公为自己设饯相别时情景,以孤凤飞鸿自比,表明了自己的壮志雄心。李白以老病之身,尚一心以扫平叛军,恢复中原,中兴大唐为念,报国之心,至死不渝,实在可歌可泣。另外,此诗音韵铿锵,气甚雄壮,表明了李白虽老尤不服老,有老当益壮之心。

像李白这样进入人生的垂暮之年仍然执着于报国之志,亲上沙场为国效力者,历史上的文人中并不鲜见。辛弃疾六十四岁的时候,朝廷又起用了他,让他担任镇江知府,辛弃疾的爱国热情再次高涨起来,他积极筹备北伐,备尝艰辛,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统治者却又将他弹劾了,他回到家中,郁闷而死。陆游到了八十多岁快要死了,还不忘朝廷收复国土之事,在《示儿》篇中写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进入中年之后他入蜀抗金,一直到晚年仍然效力疆场,在晚年做梦都在想着收复国土之事,写下了一系列爱国名篇。

李白到了暮年仍然决心效力于疆场,真正希望自己做到像马援那样“马革裹尸是英雄”,战死于疆场,做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这样的壮志豪情,是他一生爱国忧民的卓越精神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