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10904800000043

第43章 不屈圣威,辩污洗冤

尽管李白跟随永王李璘的本意是为了建立功名,实现他平息叛乱的爱国愿望,但不曾想竟然卷入了一场皇室内部的政治斗争,堕入了玄宗和肃宗父子之间、李亨和李璘兄弟之间争权夺利的政治漩涡之中。至德二年(757年)二月,在唐肃宗出师讨伐下,永王的军队在镇江溃散,永王李璘兵败,逃奔鄱阳,被江西采访使皇甫侁所杀。李白也随溃散的人流逃奔,并受到朝廷的通缉。

李白在逃亡途中,穷途末路,无处可逃,深感自己内心所受到的巨大冤屈。寒冷的初春二月,四处落叶飘零,他在逃亡途中的一间破败的庙宇里歇息,时时担心追兵将至,迟迟不敢入睡。寒冷和饥饿使他的身体不停地颤栗。他望着庙门外的明月,觉得自己的心就像那轮明月一样无可猜疑,内心襟怀坦荡,忠心可表。这样,李白的内心里舒坦了一些。他回到破庙里,看着挂在墙上的雄剑,在风里不时地发出鸣声,好像龙在水中低吟似的。李白的雄心不由得又被激发起来,国耻未灭,功名未有,于是借着月色,提笔在庙内的墙壁上写下了《独漉篇》: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越鸟从南来,胡雁亦北度。我欲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落叶别树,飘零随风。客无所托,悲与此同。罗帷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雄剑挂壁,时时龙鸣。不断犀象,羞涩苔生。国耻未雪,何由成名?神鹰梦泽,不顾鸱鸢,为君一击,搏鹏九天。

李白的这首诗,通过浊水没行人的例子,来表明自己是不知情的情况下跌落了皇室政治斗争的泥潭,是对自己心迹的最好表白,“明月直入,无心可猜”,成为人们表明心地纯洁无私的常用表达。而“为君一击,搏鹏九天”,则表达了李白对平叛的豪情,对国家的忠心可鉴。李白诗歌中洋溢着坦诚无欺、为国忠心耿耿的情感,都充分地表达出来了。特别是诗歌所形成的气势,也深刻地打动人。这首诗生动地表达了自己所受的冤屈,又能因其艺术感染力而更加博得人们的同情。

李白在逃亡中战战兢兢地过了几十天,但由于大名鼎鼎,行迹难藏,最后终于在回庐山的途中被抓住,丢进浔阳的监狱。唐肃宗给李白的罪名是“附逆作乱”,这使老年的李白几乎卷入了一场灭顶之灾。

李白被关押在浔阳监狱重囚牢房内,戴着足镣手铐,报国无门,反遭其辱,内心陷入极度的痛苦和悲愤之中。这时,李白想到了自杀,他觉得终身的抱负付之东流,还不如死了一了百了,眼不见这个破败的世界心里反倒干净。但想到妻子的眼泪,想到了自己的一双可爱的儿女,他不愿意让他们蒙受失去他的痛苦,也不愿意让他们终身都蒙受屈辱。他被冤屈的冲天愤怒使他不能坐以待毙,他要和统治者们做坚决的斗争,他不甘于被冤屈的命运。他禁不住要写申诉书,向皇帝和权臣们反映自己的冤屈。

这时宰相崔涣为江南宣慰使,负责处理永王李璘起兵造反的事情。李白在狱中多次写信向他鸣冤求救,其中《上崔相百忧章》便是一首申诉诗:

共工赫怒,天维中摧。鲲鲸喷荡,扬涛起雷。

鱼龙陷人,成此祸胎。火焚昆山,玉石相磓。

仰希霖雨,洒宝炎煨。箭发石开,戈挥日回。

邹衍恸哭,燕霜飒来。微诚不感,犹贽夏台。

苍鹰搏攫,丹棘崔嵬。豪圣凋枯,王风伤哀。

斯文未丧,东岳岂颓?穆逃楚难,邹脱吴灾。

见机苦迟,二公所咳,骥不骤进,麟何来哉?

星离一门,草掷二孩。万愤结缉,忧从中催。

金瑟玉壶,尽为愁媒。举酒太息,泣血盈杯。

台星再朗,天网重恢。屈法申恩,弃瑕取材。

治长非罪,尼父无猜。覆盆倘举,应照寒灰。

这首诗大量运用历史典故,曲折地说明自己的案件是冤枉的,对自己的冤屈进行了充分辩解,向崔涣表达了自己身陷囹圄,妻离子散的悲哀。同时,诗中处处以圣人自比,表明诗人虽身陷牢狱之灾,然壮志未灭,豪情尤在,不可遏止。诗人困兽犹斗,英武尤在,既向崔涣表达了痛苦与冤屈,又表达了勇武与力量,愿意出去为国效力。诗歌不卑不亢,是能深得人赞赏的佳作。

此外,这首诗用典故贴切,表达意思准确深刻,充分显示出诗人的才华与驾驭历史典故的高超才能。诗歌中涉及到大量庞杂的历史资料,李白将这些材料精心组织起来,并且根据他表达意思的需要来组织,显示了诗人独具匠心的史料组织能力。在驾驭历史资料时,显示了诗人能随心所欲,纵横捭阖,恣意汪洋,在激愤处,处处如金石之音,一发而不可收拾;而在情切处,则忧思难止,令人哀叹。诗歌张弛有度,才情纵横,既展示了诗人对历史驾轻就熟的能力,又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创作修养,的确是只有艺术巨匠才能做得到的。

李白这首诗,如屈原的《天问》等诗篇一样,充分展示了诗歌创作的天赋与才能。同时,借历史人物自比,对自己的冤屈进行多方面的全面辩解,能充分地为自己洗刷冤屈,这比一般的上诉书更能打动人心。这是李白用智慧与才情为自己洗刷冤屈,显示出了奇特的效果。

江南宣慰使崔涣和御史中丞宋若思看了李白在狱中和狱外为自己所写的辩白诗歌,为李白推覆清雪,查明实属无辜,将他释放出狱,最终使李白没有落得因附逆作乱而被杀的下场。

在封建专制统治下,能勇敢地站出来反对皇帝定论的人实在寥寥无几,因为反抗当世皇帝需要付出的代价实在太沉重,反抗意味着不服,意味着与天子的权威构成挑战,罪加一等。所以大多数人都三缄其口,甘于帝王所强加给他的冤屈命运。李白敢于为自己辩护洗刷罪名,只要存在一丝希望,就要奋起申述,决不自甘屈服,引颈就戮,不做顺从命运的奴隶,要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人。因此,李白不屈服于来自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权威,力图以诗歌来为自己辩护。即便是死,也要把事实说清楚,这种临死不惧、不屈权威、积极抗争的精神是相当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