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10904800000042

第42章 进入幕府,参加斗争

据《新唐书》卷五载,天宝十五载七月丁卯,唐玄宗在奔蜀的途中,诏命江陵郡大都督李璘为山南东路及岭南、黔中、江南西路节度使。七月癸巳,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九月,李璘至江陵,以抗击安史叛军为号召,招募将士数万人。唐肃宗下诏令李璘归觐于蜀,李璘不从。十二月,永王东巡时,其重要谋主韦子春奉永王命,前来庐山游说李白入幕。韦子春是李白天宝初年待诏翰林时期结识的友人,在秘书监当过八品著作郎。因多年不得升迁,便辞官归里。近为友人李台卿邀入永王幕中,任司马之职。他这次上山就是奉永王之命,来聘请李白入幕。

李白与韦子春纵谈天下大势,想到马上就可以实现自己定国平天下的理想,他一时间兴趣盎然,几乎马上就要随韦子春下山。但妻子宗氏却将他拦住了,附在他耳朵边劝他多思考几天。李白想想也是,于是没有跟随韦子春走。但过了几天,韦子春又来了,还带来了五百两黄金,李白还是不为所动。直到第三次,李白觉得永王对自己够器重了,像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似的,李白才随韦子春下山去。李白幻想着成为诸葛亮这样的人物,辅佐藩王扭转天下乾坤,正是怀着这样的建功豪情而去的。

李白下山前,还写了首诗赠送给韦子春,表达自己此行的救国之志。诗中有:

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

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

留侯将绮季,出处未云殊。

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李白下山时,正好永王大军已到了浔阳。只见大江之上,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又听得军鼓咚咚,号角呜呜。早春的太阳照着满江的战船发出五色的光辉,如云的旌旗绕着碧山显得分外鲜明。“啊!多强盛的军容!多令人鼓舞的王师!”李白不住地赞叹。永王对李白非常客气,给予了很高的尊崇,李白好像是乐毅登上了燕昭王的黄金台,禁不住赋诗写道:

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

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在东进途中,李白更是浮想联翩,诗情汹涌,接连写下了《永王东巡歌十首》。其中有:“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这首诗以谢安自比,要为国平叛。还有“试借君王玉马鞭,指麾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这些诗歌,都表明了他建功之心与高度的爱国思想。

李白满以为大军出三江,渡五湖,跨辽海,救中原,一举就会扫清胡尘,很快就会奏凯还朝。他甚至把自己当作了谢安,将在谈笑之间就叫敌人灰飞烟灭,建立不朽的功勋,实现他平生的宏愿:济苍生,安社稷,然后功成身退,名垂青史。李白就是在这种狂热的政治热情中,加入了永王的幕府。

历史上以文人之身直接效力疆场的人物并不多见。范仲淹可以说是立言又立功的典型例子。他亲自前往边疆指挥反击西夏的侵略战争,建立了军事功勋,为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尊严做出了重要贡献。陆游、辛弃疾等爱国词人,在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江南,国家濒临灭亡之境的时候,也都积极投身到对金国的战争中去,为抗击侵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具有高度贡献的文学家,在不同的时期都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到了反侵略战争中去,表明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伟大的文学家都是伟大的爱国者,是将立功与立言作为同等重要的事情来考虑的。

李白投入永王李璘的幕府,正是满足建立功名的愿望。对于李白来说,此生最大的愿望不是在文化上建立不朽的功勋,而是在政治上建立不朽的功勋,然后归隐江湖。所以李白进入永王幕府,一生的种种精神追求都在这一重大事件中体现出来了,如李白的英雄梦、游侠梦、功名梦、爱国梦、济天下苍生梦、归隐梦……等等,都在参加幕府效力沙场这一重大事件中体现出来了。他进入幕府,正是这所有梦想推动下的结果。

进入永王李璘的幕府,这是李白一生在政治上的最大事件之一。李白加入幕府的理想是卓越的,但由于不自觉地陷入了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之中,最后兵败被囚,直至流放夜郎,成为李白晚年最大的悲剧,但所有这一切并不能抹杀李白投身幕府时的爱国思想。他是怀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和一腔爱国的激情,而陷入了一个争权夺利的乱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