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10904800000037

第37章 富贵梦醒,大彻大悟

李白被唐玄宗放逐去朝一事,给他留下的精神创痛太深了,连杜甫的诚挚友情都不能消除;道箓上的符咒,也不济事;成坛的烈酒,成罐的丹药,更是饮鸩止渴。多日的五痨七伤终于使他大病一场,卧病任城,前后足有半年之久,直到天宝五载秋后才逐渐好转。

这时,李白不顾家人和亲友的劝阻,决定出游,冒着大雪启程南下。好像走得远一些,就可以把长安忘却,就可以把往事丢开。因此,不管天寒地冻,他毅然踏上了千里旅途。他以为名山胜境故地重游,或许能够治愈他的创痛。因此,他又想起江南来了,对贺知章跟他曾经讲过的天台山充满了神往之情。

有一天,他竟然梦见自己在月光下飞过镜湖,飞到了天姥山。只见峰峦挺拔,高耸入云,好像和天连在一起。只见它无头无尾,无边无际,好像占据了整个大地。正寻找上山的路,准备拾级而登,不知怎么一来,已经到了山中。抬头一看,竟看见了海上日出的奇景;侧耳一听,竟听见了天鸡报晓的鸣声。这不是到了天上了么?信步走去,果然景色非凡。幽岩绝壑,奇花异草,都不是人间所有。正在心旷神怡之际,天色却突然暗了下来,好像是要下雨了,又好像是天快黑了。想寻个地方歇一歇足,同时躲一躲雨,忽听见野兽的声音,好像是熊在咆哮,龙在呻吟,震得林中的树叶、山上的石头簌簌地直往下掉。李白连忙寻路下山。谁知雷雨大作,山崩地陷。正使人震惊,忽见崩陷之处露出一座洞府,石门大开,恍惚间走了进去,里面又是一番天地:足下好像是一片大海,深不见底;半空中好像是蓬莱仙岛,日月同辉。忽见一群仙人纷纷下降,穿着霓虹似的衣裳,坐着鸾凤驾的彩车,苍龙给他们充前驱,白虎给他们当后卫,密密麻麻,熙熙攘攘,直向人头上蜂拥而来。连忙躲闪,一跤就跌下了九霄云。

李白醒来,万象皆空,眼前不过萧然一书斋而已。

这个梦使李白想了好多天,越想越觉得这个梦恰似他二入长安的经历。于是,李白在离别东鲁的宴会上,提起笔来,写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下来。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首梦游诗歌,表达了李白对自由仙境的向往,具有独立不羁的意识,表达了对朝中权贵的厌恶和鄙视,不啻是向统治者决裂的宣言书。

李白的傲岸精神,自由个性的展露,最生动、最精采、得到最完美表现的是他在长安时醉倒金銮殿,驱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故事。李白放逐之后,游华阴时,华阴县令在衙门正处理事情呢,李白乘醉跨着一匹驴经过其门。县宰大怒,派人将李白绑到县衙里来,问:“你是何人?怎敢如此无礼!”李白说:“我无姓无名,皇上曾经用龙襟为我拂拭呕吐之物,还亲自为我调羹,高力士曾为我脱靴,杨贵妃曾为我捧砚,天子住的金銮殿前尚允许我骑马经过,华阴县里难道反不能骑驴吗?”这些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李白的傲岸人格。

在长期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大多数知识分子一直处于从属和被压抑的状态,他们的人格尊严常常遭到权豪们的轻蔑,才华总被压抑。战国后期屈原的《离骚》、汉朝司马迁的《史记》,都是坚持崇高品格的正直之士遭受嫉恨打击而倾诉不平的心声。李白诗歌的傲岸气质,也是这种发泄的典型,集中地突显李白轻王侯、凌权贵的豪迈精神,在豪贵面前具有不可凌辱的气概。

李白的豪迈不羁、不屈权贵,集中体现了中国士人要求个性自由、摆脱礼教束缚的心态。封建统治阶级箝制知识分子思想,泯灭个性,历代士人多保持沉默。唐代是一个政治和思想稍为开放的时代,特别是开元时期士人的个性得到了较为自由的发展。士人个性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士人展现出了新的精神境界。然而,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历史的积淀毕竟太沉重,所以也无法发出高亢而自由的声音。唐时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无法达到李白的这种境界,在李白以后的历代依然如此,他们只能停留在“心向往之”的层次。而李白追求自由、不屈权贵的气质,反映了他的精神解放,他是独立于历史与天地之间,千古所独有的。

总之,《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把梦境当作玄幻的世界,是以其美好与现实黑暗的对照物,表现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其中寄托了诗人渴望个性解放的理想。同时,此诗是诗人功名富贵梦醒后大彻大悟的慷慨呼号,是诗人与仕途生涯告别的郑重声明,也是诗人与统治者彻底决裂的庄严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