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10904800000031

第31章 批判权贵,直指君主

在宫廷,李白虽颇受唐玄宗礼遇,正在当红之时,无奈玄宗手下的一帮臣子宫妃,嫉妒李白的才能和他受到的宠幸,对李白肆意的攻击,在君主面前就进谗言,高力士、杨贵妃、驸马张垍就是这些人物中的代表。

张垍是翰林院的主要负责人,又是唐玄宗的女婿,这人虽地位尊崇,但品行不端,后来曾投靠安禄山,做了伪官。李白就在他的手下,受他的管理。李白对于宫廷权贵们的排挤,并没有惧怕,对于他们的嫉贤妒能,李白非常的愤怒。他不是那种保持沉默任人宰割的羔羊,李白素来豪放不羁,对于恶意的攻击,他无法克制自己的愤怒,于是,他大胆写诗抨击群小的嫉贤妒能,以抒发心中的怨愤之情。

李白在遭到高力士与杨贵妃谗言所伤之后,对他们一伙宫廷权贵们很是愤怒,于是作了《玉壶吟》,以抒发对这一伙人的愤怒之情,诗中有“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这是借宫女之间相互勾心斗角以博得君主宠幸,来抒发自己遭到宫廷权贵的嫉妒。又在《赠崔侍御》中有:“高风摧秀木,虚弹落惊禽。”这是比喻自己才高被忌,在宫中每天都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在《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院诸学士》中有:“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更是直接地对同僚的嫉贤妒能进行揭露与抨击。在将要辞官出宫廷时,李白还作有《古风·美人出南国》:“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这首诗同样是以南国美人自比,因受紫宫女之谗妒,因此毅然辞归南国。

李白在如此众多的诗歌里,都对排挤他的权贵们给予了猛烈的抨击,丝毫不留情面,甚至当着同僚的面直言不讳地揭露,这种大胆与率直一般人难以做到。因为抨击他们自然要付出代价。张垍就拿着他的那首抨击翰林们的诗歌去找高力士。但李白就敢于这样做,以其铮铮傲骨,向邪恶势力表示了憎恨与挑战,展示了与邪恶力量水火不融的个性。尽管他也因此遭受了权贵们更加猛烈的谗言攻击,但他的硬骨头却获得了人民的喜爱与垂青。

这时,唐朝的统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危机。执政的是老奸巨滑的李林甫,他专横狡诈,好弄权术,很多大臣都在他手里,或是被流放,或是倒在了血泊之中。唐明皇听任李林甫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他这时退守深宫,与杨贵妃一起寻欢作乐。另外,杨贵妃一系的杨国忠,由于有贵妃的后台,他们在跃跃欲试,企图夺取政权。而李林甫为了培养与杨国忠进行政治斗争的资本,扶植了胡人安禄山的势力,留下安史之乱的隐患。李白深入宫廷,虽然过着醉酒的糊涂日子,对这些内幕还是多少了解一些的。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腐朽内幕,使李白的心受到了触动,原先他想象中的清朗朝政,只能是在梦境中了。李白为唐玄宗的腐朽与堕落而感到惋惜,对朝廷和宫廷中的奸佞小人感到愤怒。这些人是国家的蛀虫,大唐一百多年所建立起来的宏大基业正迅速地被这些蛀虫们所吞噬着。

李白素来对国家抱有着一种巨大而崇高的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李白是一位志在“兼济天下”的奇志之士。所以,这时的李白内心有了一种要挽狂澜于即倒的崇高责任感与使命感,为了让唐明皇醒悟,他写下了大量揭露宫廷内幕的诗歌。如《古风》五十九首其五十三首中说“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这是指责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之流欲窃取君权,而各自树立朋党。

李白还写诗批判唐玄宗手下的那一帮权贵们,对所谓盛唐的统治集团的集体罪恶做了深刻地揭露,他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写道:“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这里是在谴责高力士那帮人土地兼并之凶!历史上说他们占有的房产,有京城的一半。又说斗鸡的人,都做了大官。他们的气焰之大,喘口气,都可以高入天上。这是因抨击朝中宦官的嚣张气焰和斗鸡小儿飞扬跋扈的作风而作。

李白甚至把批判的对象直指君主。他指责唐明皇像殷纣王那样糊涂:“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这样大胆而直率的揭露,不但遭到权臣们嫉恨,而且唐明皇也觉得颜面尽失。由于李白出入禁中。了解越来越多的宫廷内幕,使杨贵妃之流深为后怕,生怕宫中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丑事被李白知道。据说后来唐明皇赐金打发李白离开宫廷,也就是怕他了解宫廷秘密事情太多,恐他将这些荒淫事全部泄露出去。可见统治者们的昏庸腐朽,掩耳盗铃,欲盖弥彰。

经过三年的宫廷生活,这时的李白已经认清了唐明皇的真实面目。来长安时,他怀着一腔抱国之志,把唐明皇比作周文王,而自己就是姜尚,可是三载之后,他终于发现了唐明皇非他所想象中的周文王,而且昏庸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李白的报国梦想破灭了,在《书情赠蔡舍人雄》中说:“徒希客星隐,弱植不足援”,这是说唐明皇不可救药,自己弱小的力量不足以扶植他。又在《寓言三首》中说自己“区区精卫鸟,衔木空哀吟。”他虽然有报国的热情,却没有机会施展才华,这是对唐明皇的最直接批判。

李白敢于直言批判权贵,显示了他作为一个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正义精神。这种精神是超越于个人私利的,并能够为维护正义而付出生命、利益等的代价。历史上这样的人少之又少。李白在宫廷里不同流合污敢于揭露真相,所表现出的社会良心正是中国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理想人格。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理想人格。这种“以天下为己任”决不是说说而已的,在封建社会,它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贫穷、失意、潦倒、前途甚至生命……李白批判君主,就面对着这些严重的威胁,但李白却坦然地承受了,而且义无反顾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