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10904800000030

第30章 笔锋犀利,谴责战争

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者,都好以武力炫耀于天下。似乎他们的一代枭雄地位只有靠打天下拓疆土才能巩固。三国英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几乎都是如此,似乎只有靠打仗才能显示他们的神勇与霸气。由于历代君主的好战,导致中国封建时代战乱迭起,民不聊生。这两年来,李白对唐朝的政治内幕有了很多深刻的了解。唐明皇好大喜功,对外不停地发动侵略战争,大肆地征兵,许多青壮年的劳动力被抓去边关,广大劳动人民承受了巨大的苦难。

每次李白出城,就总能够看到许多因战争失去了丈夫、父亲或儿子的人们,在荒野里哭泣,有时简直是哀鸿遍野。李白还看到一些因丈夫出征在外,妻子独守家中的悲苦情景,这些对李白的触动也很大。

有一次,李白在城外赏春色,天色将晚,正往回城的路上赶,却看见一户人家中有一个妇女,隔着纱窗对着窗外树上准备归宿的鸟儿说话,神情凄然地望着远方。李白很受感触。走上前去与妇女攀谈起来,这才知道她的丈夫在边境出征,生死未卜,妻子正为丈夫担心呢!李白写了《乌夜啼》一诗以记其事,其诗云: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李白将这首诗写好,拿给贺知章看了,贺知章连连称赞说:“鬼神读了这首诗,也会感动得落泪啊!”并对李白翘起大拇指说:“你真是天上的谪仙人啊。”

李白通过描叙这样一个情深动人的场景,间接地表明了对侵略战争的反对态度。因为深情动人,所以其对侵略战争的反对态度是很真挚的。

还有一次,是在寒冷的冬天里,同样是在城外。李白遇见一位征人的妻子,她在去年的春天里送走了出征的丈夫,出征时满园的绿草,蝴蝶纷飞,而现在已经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了,却还没有丈夫的半点消息。妇人感到无比悲苦,想写封信寄给丈夫,但又不知该将书信寄到何方。边关离这里几千里地,连地址都不知道,寄出去的书信哪能收得到呢!李白非常同情这位妇女的遭遇,为她写下了《思边》一诗,其诗云:

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

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秦云。

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哪可闻?

此诗通过写思妇欲寄书信给征夫而不知寄往何处,通过征夫离家之远,断绝音信之久,来表明思妇相思之苦。这首诗也写得颇具深情,是一首反侵略战争的佳作。

这两首诗虽然都是间接表明对侵略战争的反对态度,但由于诗歌塑造的悲剧性艺术形象所具有的不朽之艺术魅力,而使得其主旨的表达很深刻,能给人以很深的艺术感受,这种夫妻不得相见,断绝音信的痛苦,是人间最深刻最关情的痛苦,也具有最强烈的艺术震撼力,能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诗人通过创造悲剧美,来使人感受到侵略战争给普通百姓家庭带来的伤害与苦难,从而对侵略战争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李白在宫廷的年头,正是唐王朝统治者内部各种矛盾迅速走向激化、走向战争的三年。由于连年不断的边境战争,使得人民饱受了战难之苦,与此同时,朝廷政治日益腐朽,国家日益衰败,人民怨声载道。李白虽在京城,但目光却时时关注着边关,关注着战争中的人民的痛苦。他用诗歌的形式谴责战争,弘扬了人道主义。表现了他心忧天下,心系黎民的爱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这与当时社会普遍的反战与厌战心理相一致。因此李白这一时期诗歌中对战争谴责所表现出的人道主义情怀获得了广大的民心,得到了人民的热爱。在他写出《乌夜啼》和《思边》等一系列反侵略战争的现实主义名作之后,就标志着李白的思想逐渐脱离统治者开始走向人民,他的内心开始充溢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这对于李白来说是一个伟大的转折。

李白离开长安后,杨国忠当政,也是一味满足唐玄宗好大喜功的愿望,进行侵略扩张,屡战屡败,同时在民间大肆抓丁,用枷锁送到军所,以补充兵力,让更多无辜人民当了炮灰,弄得百姓愁怨载道,苦不堪言,哭声震野。

李白当时身在江浙,听闻御史日夜捕人,人民被送到战场上,如同鱼儿送到了鲸鱼的嘴里,没有一个能够活着回来的。百姓生灵涂炭,情景凄惨,李白深深被震撼而且激怒了。这时,由于他被唐玄宗放逐,与统治者分道扬镳,对统治者所发动的侵略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李白对侵略战争的揭露更加直接,他大胆地写了很多谴责侵略战争的诗歌。如《古风·羽檄如流星》中有: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针对侵略战场上将士们大量死亡的凄惨情景,李白还直接用犀利的笔锋揭露侵略战争给将士们带来的苦难,写下了著名的《战城南》: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这首诗写了人民战死沙场的悲惨情景,为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而作,表明了对拓边战争的憎恶,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李白反侵略战争的呼声,充满着人道主义的思想,代表了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要求,显示了他的仁者精神。这时的李白直接触及到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比以往间接的表现方法更是前进了一步,通过对侵略战争的种种深刻揭露,使李白与人民心灵更加相通,使他逐渐走向人民,走向人民心灵深处。

李白在安史之乱前夕,北上幽燕,看到了安禄山的肆意扩边给人民带来灾难,作了《北风行》一诗,其诗云: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二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北风行》揭露了侵略战争使思妇变寡妇的人间惨剧,表现出鲜明的反战倾向,表现出了诗人鲜明的人道主义情怀。

李白在长安宫廷及以后的放逐生活中,虽然难免要醉酒当歌,不问时事,但看到人民的利益与生命横糟践踏,生灵涂炭时,能够做到挺身而出,为捍卫人民的权利而揭露统治者发动侵略战争的累累罪行,说明了李白是一位富有正义感的人民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