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10904800000023

第23章 救郭子仪,慧眼识才

李白在长安,由于缺乏可靠之人的提携,达官贵人们对他爱理不理,在长安的干谒也总是失败,他无法见到玄宗皇帝,无法实现辅助皇帝,济天下苍生的政治理想。只得继续踏上游历之途,经洛阳返回安陆,这时友人元演邀他同游太原,来往旅费不必操心。他马上收拾起程,与元演出游。

元演的父亲是一员驻守塞垣多年的将领,但也雅好文士,对儿子的好朋友李白自然更欣赏不已。在太原期间,李白和元演游览了名胜古迹。除了登临、游览以外,李白还屡陪玳瑁之筵,数挥麒麟之笔,为这里的官员们写诗作赋,惊人的才华获得众人的惊奇和赞赏。李白在这些边塞将领们中间因此而有了名声,大家都非常敬佩李白的才华。

有一次,李白随同一些边塞将领们前去打猎。元演以及他的父亲也都在这群队列中。这些都是军队中赫赫威风的头面人物。队伍刚刚从军营辕门出来,迎面就见一群兵士押解着一个壮士向辕门走来。寒风凛凛,被押解的兵士尽管冻得全身发抖,但他的目光却像火似的在燃烧。李白怔怔地望着这个壮汉的眼睛,好像似曾相识似的。李白挽住了马的缰绳,回头问押解的兵士:“此人所犯何罪?”兵士们说:“这个士兵守护兵器时,丢失了十把刀剑!”李白又问:“这兵士按军法将受何处置?”兵士回答说:“将受杖刑一百。”李白再次看了看这个壮汉,这汉子始终不肯低头,进入辕门,头颅依然高昂。李白觉得这壮汉性格桀骜,意志坚定,心里有些可惜,他想,要是在这寒冷的大冬天里受杖刑一百,就很难活命了。李白问:“你们将把他押到何处?”兵士们说:“将押去见将军哥舒翰。”李白心想,哥舒翰与我相好,我何不去向哥舒翰求情,饶了他一命,这壮汉目光如炬,表情刚毅,一看就知是胸怀大志的奇士,要是被鞭挞死了,实在可惜。

李白于是迅速离开了这些打猎之人,骑马径直往哥舒翰的行营飞奔而去。

李白见了哥舒翰,直接问:“军中十把刀剑值多少金?”

哥舒翰说:“百金。”

李白说:“我想用千金来赎一位壮士性命!”

哥舒翰笑了笑说:“你是来为郭子仪求情的吗?”

李白说:“此人目光如火照人,不出十年当拥节旄。若此刻鞭挞而死,实在可惜。望大将军为国着想,免他鞭挞之刑,此人二三十载之后必将成为我大唐奇士伟人,不可以估量!我愿意出千金为将军兵器库购买兵器。”

哥舒翰笑着说:“既然仁兄如此识才,本帅就成全你,免了他的罪,本帅也不想蒙上鞭挞贤才之罪名呵。”于是当即就命令手下人放了郭子仪。

郭子仪后来果然在军中屡立战功,在军队中的地位上升很快,不出十年,就成了一名军队将领。后来在安史之乱中,为唐王朝的平叛事业立下赫赫功勋,对唐室有再造之功,成为使唐王朝中兴的的人物。可见李白当初救郭子仪时的炯炯慧眼,堪称伯乐。

对于李白的相救,郭子仪也很感激。在李白因永王起兵之事受到牵连被下狱,要被处以死刑之时,郭子仪向皇帝请求赦免李白的罪,甘愿以其官爵为李白赎罪,取得了成功,被改为流放夜郎,这是郭子仪对李白当年提携之功的感激之情,也表明了李白当年对郭子仪的爱护,对他命运的转折是十分重要的。

李白作为一位热爱国家的伟大诗人,他把举荐贤才当作自己的责任。经他发现的杜甫、郭子仪这样两位当时的无名之辈,都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伟大人物。这足以说明李白具有发现贤才的伯乐之炯炯慧眼。在发现贤才这方面,李白似乎具有点石成金的奇特力量,真不愧是来自天上的“谪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