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10904800000021

第21章 鄙弃富贵,崇尚精神

早在二十五六岁漫游江南的时期,李白就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花钱如流水,曾经“散金三十万”救济落魄的朋友们。这种在经济上表现出的豁达态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他对富贵的漠视。

在安陆隐居十年时期,李白对功名富贵看得越来越清楚了。由于干谒的失败以及在政治上的毫无出路,加上求仙学道修炼到了一定程度后,道家思想对李白的启发与浸淫,使他在精神上开始表现出强烈的对富贵的蔑视与对卓越精神的追求。李白虽然追求政治功名,却视富贵功名如粪土,他在答复各地官僚们的书信中,表达了功成身退的思想,也是表明了他决不贪图富贵功名,而是确实想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一番事业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在游襄阳时,乘着一叶小舟,与两三好友,在汉江里游玩。他想到自己干谒受阻,志不得伸,内心愁苦不堪,不由得喝得酩酊大醉。月亮上来了!江月很美,还有徐徐的清风,使人很是受用。李白的醉意在清风吹拂下渐渐醒了过来,他感受到清风明月的无限惬意抒怀,在月光下看见了那岘山上的堕泪碑,碑身已经剥落了,长满青苔!那羊祜的美名已成历史陈迹了!石碑犹且如此,一个人的历史功名可想而知,也是远远经不住历史的沧桑磨洗的。李白想到这里,他的心平静如水,既然人身后的事情谁也无法预料,倒不如狂歌痛饮度此生。但李白又想起了襄王的云雨之欢,现在都已经不知何处?只有江水东流和夜猿凄凄,触打着李白的心扉,使他不觉堕泪如雨。

李白终于把一腔失望和悲愤,化为《襄阳歌》一诗: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少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古碑材,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谁能忧彼身后事,金凫银鸭葬死灰。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这首诗歌里,李白由襄阳的历史人物而想到了功名富贵的短暂,内心生出人生的虚无感,他不禁纵酒狂欢,议论古今,对功名富贵表达了极度的蔑视。

也是这一年,李白游江夏,写成了《江上吟》,在这首诗中很直接地表明了一种对不朽精神的追求。其诗云: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这首诗通过对屈原文学成就的赞颂和对楚王高台华榭荣华生活的蔑视,表达了李白对富贵功名的蔑视思想,同时诗中洋溢着自己追求与日月齐辉之卓越精神的无比向往。诗歌酣畅淋漓,挥洒自如,一气呵成,表明了李白在追求卓越精神上的斩钉截铁、意志坚定,而且以伟大人物为榜样的精神。

现实的功名富贵和精神的永垂不朽之间,似乎总是存在着一种对立的关系,二者不可得兼。因此,在求富贵和求不朽之间的选择,是历代知识分子在两条道路上的分野,这个选择决定了他们一生中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入世求富贵与求崇高品质,对于任何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来说,都是特别艰难的。这个选择可以说困惑他们一生。而李白在诗歌中将屈原与楚王对比,很明白地表明了对这两者的取舍态度。

圣贤们以自觉地舍弃功名富贵而求精神的卓越与不朽,所以受到世人的冷遇,寂寞不得志。但他们却以高洁的品质和不朽诗文而千古不朽,赢得了历史和人民对他们的特别青睐。李白这一时期鄙夷功名富贵的思想,与这些圣贤们思想达到了高度一致。

李白在隐居安陆期间,因受尽了权贵们的奚落与戏弄,志不得伸,所以对功名富贵开始有了一种强烈的憎恶思想。但他并不显得消极,在鄙弃功名富贵的同时,却积极希望自己在文化上取得像屈原那样的巨大成就,希望自己能够不朽,可见李白在精神上不媚俗以及他精神的崇高。也可以看出他思想观念逐渐发生了转变。过去,他或许并没有把文学当作人生的最终奋斗方向,但现在,文学在他的人生道路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他对文学的认识比过去更加的深刻,对文学的追求也更加执着与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