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10904800000019

第19章 开罪权贵,忍辱赔礼

为干谒权贵,李白经常出现在安州上流社会的宴会上。有一次夜里赴宴,因喝酒过多而醉酒,骑在马上回家去的时候,撞在了都督府李长史的车马上。按规矩,他是应该在十丈远以外就回避让道的。犯了这一条,老百姓轻则当场吃一顿鞭子,重则捉去挨一顿板子。读书人轻则当场赔礼道歉,重则要负荆请罪。李长史当场厉声责备李白目无尊长,有意冲撞他的大驾。

俗话说,“人在矮檐下,焉敢不低头。”李白不得不当场低三下四的赔礼道歉。李长史仍不放过,厉声说:“休得花言巧语抵罪!我最恨你们这帮读书人,目无尊卑,嬉戏辞藻,将官府玩弄于股掌。你须得写伏罪状一份,负荆请罪于本府门下,方可饶你不受惩罚。”

李白听了,心里虽然恨,但不得不应答下来。回到家里,李白按捺下平时的气愤,写了一篇认罪书《上安州李长史书》,用了连篇累牍的诚惶诚恐的词句,其中有:

何图叔夜(嵇康)潦倒,不切于事情,正平(弥衡)猖狂,自贻于耻辱。一忤容色,终身厚颜,敢昧负荆,请罪门下?

李白写好了认罪书,第二天一大早,又负荆请罪于长史府门下。安州城百姓见李白跪在长史府门前的台阶下,身上背负着荆条,感到很奇怪。一时间李白周围聚集了很多人,这其中又有很多人都是认识李白的。

李白等了一个上午,跪得腰酸背痛,头晕目眩,才见李长史出来。他高傲地俯视着李白,虚情假义地说:“哈哈!不知先生光临,失礼失礼,先生快快请起!天也快黑了。先生交了悔过书,就请回吧!”

李白这才在仆人的搀扶下站了起来,并将悔罪书交与李长史。

李长史看了李白的认罪书,这才勉强了事。但不久,李长史将这份认罪书,又加上批语,一并送到都督案头。都督马公本来准备荐举李白的事,从此便再无下文。

不久李长史高升,又来了一位裴长史。这位裴长史是个爱才之人,为人豁达大度,李白对裴长史抱有很大希望。这年八月初五,是玄宗四十五岁生日。全国上下大肆庆贺,安陆城内比过年还热闹,都督府里也举行了大型的宴会,李白也应邀出席。这次宴会上,李白应邀表演了剑术,他剑术纯熟,长剑时如风卷荷叶,时而又如白虹贯日,时而如彗星袭月,时而如白龙翻滚。堂上堂下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裴长史为李白的高超剑术而大声叫好。宴会以后,裴长史即叫李白整理了一份“行卷”,准备将他向皇帝举荐。

但偏偏就在此时,却又在李白身上发生了“犯夜”之事:有一天李白在城郊与一老僧谈玄论道,天色很晚才回城,而这时按规矩是不能在街上行走的。但李白是个自由放纵之人,于是被巡夜兵丁挡住。这本是一件小事,可是,在李白就要被裴长史举荐的当口,安陆多少文人雅士都正嫉妒李白呢。有好事者便将此事编排说是李白在外聚赌宿娼,并传播开去,裴长史很快就听到了这个事情,认为李白辜负了他的一番栽培,使他颜面尽失。李白屡次去裴长史府拜访,都吃了闭门羹。

李白不得不又作了《上安州裴长史书》,以解释误会。上书中李白诚惶诚恐地写道:

……何图谤詈忽生,众口攒毁,将恐投杼下客,震于严威……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

在上书中,李白既要负荆请罪,又要膝拜而行,惟恐别人不能谅解。处在这样万般多难的环境下,李白忍辱负重,所表现的隐忍与克制的态度令后世之人都深感不平。《上安州李长史书》《上安州裴长史书》,写得都很小心翼翼。李白用这种屈辱的逢迎来化解权贵们的责难,求得生存,这种不得不俯仰由人的心灵痛苦,对于李白这样心雄万夫的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这反映了李白强烈叛逆性情的另一面,李白并不总是清高的。

只有胸怀大志且信念无比坚定的人,才能忍受这种磨难与痛苦、屈辱,也表明了李白积极入世的精神。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因为有忍之精神,所以历史上许多人凭此成就了大事业。仲尼之作《春秋》、屈原之赋《离骚》、左丘明之著《国语》、孙膑之修《兵法》、不韦之传《吕览》、韩非之著《说难》《孤愤》、司马迁之撰《史记》,均是在忍辱负重的情况下的作为。

“尺蠖之曲以求伸也”,李白就是靠这种以曲求伸的隐忍精神苦渡难关,坚毅地等待命运的转机和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