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10904800000018

第18章 干谒奇文,雄心万夫

日月轮回,草木返青,李白与妻子久居山中,不免又感觉有些孤独冷清。毕竟,李白是喜欢热闹的,他喜欢那种万人瞩目的感觉。然而山里人烟稀少,连来拜访他的人都少见,他读书闲了的时候只能对着溪水弹琴,然而却没有欣赏的知音。他不禁联想起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对着溪水与明月,发出“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的叹息。

婚后,李白与妻子便有了一个名叫平阳的女孩。孩子的出世给李白的生活带来一些新的乐趣,也使李白感受到了做父亲的责任。他非常怜爱女儿,发誓要使孩子有一个让她感到骄傲的父亲。李白的雄心壮志再次勃发起来了。

这时,李白听说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韩朝宗兼任山南东道采访使,治所设在襄阳。李白刚从四川出峡到达荆州的时候曾经去拜会过韩朝宗,他对李白的才能很欣赏,当时就希望李白留在他的幕府里工作,但李白当时要漫游天下,所以婉言拒绝了他。现在韩朝宗来襄阳,正是前去干谒的好机会。况且如今这位韩荆州和安州近在咫尺,孟浩然又和他有旧交,这样的好机会千载难逢啊。

襄阳城中山公楼上,宾客满座。新来襄阳的荆州长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韩朝宗,正在这里宴集当地人士。

韩朝宗比起前几年来,似乎气派大多了,使人望而生畏。李白远远地看见他在众官吏的簇拥下走上楼来,在首席坐定后,宾客们纷纷跪拜,韩朝宗只是欠身答礼。但李白却不行跪拜之礼,他头戴高冠,腰佩长剑,昂首阔步走了过来,对着韩朝宗深深一揖。说:“草民李白,拜见韩大人!”韩朝宗好像已经不认识他了,眉毛一扬,左右执事便上前叱问:“为何不拜?”李白从容不迫地说:“我以布衣进见使君,正该长揖不拜。”左右想喝斥李白,但韩朝宗见他说得有礼,便将手一挥,示意左右退下。然后望着李白微微一笑,便请大家入座,李白自然是被安排在末席坐了。

宴会进行到酒酣耳热之时,韩朝宗手下执事的说:“韩大人初来襄阳,对襄阳这块宝地很是敬仰,贵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雄辈出,乱世之时,诸葛亮、竹林七贤等人也都隐居于此。今正逢大唐盛世,圣明天子,望有才诸公能不惜此躯,毛遂自荐,为大唐天子之辅弼,韩大人愿意为各位有才诸公搭建一座天桥。各位如果有自荐表函者可当众呈送给韩大人公开选拔。既公正合理,也好让大家一睹风采。”

李白站起来说:“晚生李白,有一封自荐表,因怕有污韩大人视听,所以不敢示人!”

韩大人说:“但观无妨!”

于是李白将那封写好的《与韩荆州书》毕恭毕敬地呈送给韩大人。

韩大人只看了几眼,立即眉颜舒展开来,继而微微一笑,说:“老夫今日读此雄文,方知人生得一知音矣!”

众人一听韩大人此言,立即纷纷陪着笑脸,向坐在末座的李白敬酒祝贺。

韩朝宗对众人说:“李白才气确实不小,文章写的恣意纵横,出类拔萃!令老夫今日大开心颜!”说着便让手下把《与韩荆州书》念给众人听。这封表函写得气势磅礴,辞采纵横,作为文章,确实使人不能不叹为观止。

……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文章开头就说:“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可见李白把韩朝宗推举到何等高度!说他德高望重,万人仰慕,有如周公,天下归心。这是借众人之口对韩荆州德与才的总的概括性评论,这样高度的赞誉无疑在一开始就牢固地抓住了韩朝宗的心。这句话赞誉之语后来被人们广为引用,成为千古颂扬之名言。在此文之中,对韩荆州的赞誉之语还有多处。如“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又如“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这是对韩朝宗在文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点石成金的能耐的高度赞誉。与前者说他在政治上所具有的提携作用相媲美,这是具体对韩荆州提携能耐的赞誉。最后说韩荆州可以与山涛、王允等举荐贤才的美德相比,可见把韩荆州抬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用以总结前面的评论。这样的干谒,怎么能不打动人心呢!由是看来,李白是很尊重提携之人的。他的干谒之文,句句说到人动心处,让人有痛快淋漓之感但又不显露媚骨,这两者是很难得的,表现了李白的豪气与真诚。

李白干谒韩朝宗,虽然对韩朝宗有一定程度上的吹捧,但又不显得奴颜和媚骨,显示了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他是以雄才来求推荐的。在干谒文章中,他不断申述自己的非凡才能。“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偏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又说:“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等,均表明了自己的非凡才能与宏大志向。这是对自己的高度自信。

干谒之文,展示了李白对自己才华的高度自信,“扬才露己”,以及他的凌云狂傲豪气。李白在干谒书中表现出的“狂”,是自信的外现,是对自己人格尊严与才华的充分肯定,是对束缚他的传统势力的蔑视,展示出李白全新的精神境界。同时,文章也表现了诗人积极处世的态度,流露出了士为知己者用的思想。

谋求举荐的活动中,李白的献赋诗文中更多地表现出狂放不羁、傲岸自信的精神,展示了李白强烈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是李白个性特征极力张扬的结果,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深信自己的潜在能力会得以极大发挥的高度自信;是一种乐观向上,处逆境而不惊,充分展示自我的卓尔不群的鲜明个性,显示了诗人傲岸自信的人格特征,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