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10904800000017

第17章 夫妻情深,婚后惬意

李白二十七岁那年,在湖北的安陆与当过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后,在这里度过了大约十年的光景,生儿育女。生活很是幸福美满。这是李白一生最为安稳、惬意的时期。

这一段时期,李白称之为“酒饮安陆,蹉跎十年”,可见李白这一时期在安陆过着饮酒赋诗的惬意生活,对功名的追求也淡漠了许多,以致于后来回忆起来有蹉跎岁月之感,这从侧面也说明了李白这一时期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

李白对这次婚姻是感到很满意的。妻子出自名门,美貌多情,与天才绝伦的李白可谓一对天作佳偶。夫妻俩在一起感情日深,使得天生好漂泊的李白不忍离开妻子而别去。在安陆的十年,使得他得以养精蓄锐,为更漫长艰难的漂泊生活做好准备。

在这十年的隐居安陆期间,李白当然也有短期离开的时候。如他曾与元丹丘同隐嵩山,又与襄阳大诗人孟浩然等人交游,还游历江汉,北上东都洛阳、长安,游太原等。但每次与妻子别离,李白几乎都会写诗寄给妻子表示对她的眷念。这些寄给妻子的诗歌与其他寄远诗共有十二首,总称《寄远十二首》,其中以寄给妻子的诗歌写得最动人。

其中有一首诗写诗人对妻子的思念像黄河里流淌的水,日日夜夜不停地相思着,不觉泪水纵横。其诗云: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

流波向海去,欲见终无因。

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

这首诗作于诗人与许氏婚后不久出外游历江汉之时,感情大胆热烈,细腻真挚,情意缠绵,足见李白与夫人许氏伉俪情深。

李白不但给妻子写情诗表达自己的感情,而且还代妻子写情诗,揣摩妻子的内心感情而代妻子写赠诗,表达对妻子苦苦等待之情的理解,以消解妻子心中的愁苦。

《寄远十二首》中第十一首诗云: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余空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尽,白露湿青苔。

这首诗写丈夫三载未归,妻子将夫妻用的床空着不用,以示对丈夫的思念。妻子感觉到三年后还能闻到床上的香味。这种独特的味觉感受表明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深,爱恋之浓,以至举止和感觉都与寻常人不同。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通过这两种奇特的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

丈夫想象妻子思念远方的丈夫的情景,想象得如此细腻深切。这本身就表明丈夫对妻子的思念之深,理解之切。若是一个对妻子漠不关心的丈夫,岂能将独守空房的妻子的感受与生活状态想象得如此真实自然呢?

唐代是一个个性张扬与开放的时代。由于物质生活的高度富足,社会走上高度的繁荣,人们的生活要求必然也会较以往发生变化。唐代对有血有肉的物质生活给予了肯定,并不是禁欲主义,而是在欲望上全社会弥漫的是一种享乐主义思潮。男女关系也就相当的暧昧不明。唐玄宗将自己的儿媳妇杨贵妃夺了过来,不但不受到当时舆论的谴责,而且当时与后世似乎都在对他们的忠贞爱情唏嘘感叹。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的诗人,受到这种时代思潮的影响,更是对欲望表现得很充分。但李白却在诗歌里对夫妻之情表示了眷念,是对世俗之恶劣风气的藐视,彰显了夫妻之道与正义精神。

其实古代的文人对爱与性大多持放纵的态度。但李白在感情问题上算是特立独行的一个。他爱女人,重视肉体与感官的享受,但他并没有纳妾。虽然常与妻子许夫人别离,但每次离别,总有诗相赠,深情地思念妻子。李白对妻子所怀有的深厚而忠贞的感情,表明了李白在情感道德上的崇高。

在李白以前,作赠内诗者极少,今存李白诗中,赠内诗多达十余首,这些诗大多写得清丽自然,一往情深,透视这些作品,可以见出李白坦率的个性,进步的思想,表现了他对爱情的珍视,以及对于妻子率真淳厚的感情。

拿李白与杜甫写给妻子的爱情诗歌相比较,可以看出李白与杜甫爱情上的态度是有所不同的。李白是“赠给妻子的诗”,而杜甫则是“爱怜妻子的诗”,李诗不像杜诗那样情深意切地描写自己身后的妻子,而是采取一种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平等相待的态度赠诗给妻子,是把妻子作为一个独立的客体而论的,并以其幽默的手法抒发自己的感情。这表明了李白心里对妻子较同时代人拥有更多的平等与尊重之态度,是一种欣赏而不是怜爱的态度,更体现了李白高尚而进步的爱情观。

李白不仅对妻子深怀感情,而且对子女深怀爱意。李白与夫人许氏生有一儿一女,儿子叫伯禽,小名叫明月奴,女儿叫平阳。李白非常爱他们。天宝八载(749年),李白在江南漫游时,想起了寄居在东鲁的孩子,于是写下了《寄东鲁二稚子》一诗,其诗中有: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诗中写对子女及家庭的思念之情,情谊依依,念之肝肠俱裂,心痛不已。豪放豁达的李白对子女的思念之情竟是如此之深,也是不寻常见的。都说英雄无泪,只是未到情深处而已。念及两位待哺的娇儿,李白又何尝不是与常人一样泪如雨下呢?

李白对妻子,对孩子们的深厚感情,是李白一生在事业上奋斗的坚实支持力量。试想,李白出川时,是一位浪荡天下的孤独之子,没有家庭,没有关爱他的人。出川后他在这个人世间如孤独的鸿雁,无依无靠,屡受打击与排斥。是安陆的许家给予他家庭的温馨与幸福,使他在痛苦和不得意的人生道路上得以享受到家庭的幸福,享受到妻子儿女之爱带给他的莫大快慰;使他真正享受到了人间些许幸福,更有勇气面对人生的种种磨难与排山倒海而来的打击。所以,深厚的家庭感情,是李白艰难人生旅途上的最大依托。正因这种患难与共的情感,使李白与妻子儿女的感情更进了一层。李白也以自己崇高的、深情的、负责任的情感来回报妻子和儿女,他们夫妻伉俪情深,相濡以沫,他对儿女情深依依,难分难舍,他在诗歌中所流露出的对妻子儿女感动天地的深情,表现出李白在情感上所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伦常观念,也是李白进一步接受中原文化的熏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