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10904800000016

第16章 姻亲名门,中西交融

开元十五年,李白来到安陆,娶高宗朝宰相许氏之孙女为妻。李白从此进入中原高门望族,对中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他们夫妻伉俪情深,促进了他身上中西文化的交融。这一时期,他饱读诗书,同时开始了以安陆为中心的干谒漫游时期。在此期间,他干谒过安州的裴长史、李长史、安州都督马正会、荆州长史韩朝宗等地方官吏,以求举荐,均遭失败。这使他进一步看清了官僚们的嘴脸,增强了他抨击权贵的反抗与叛逆意识,对于他形成功成身退的政治理想,以及鄙夷富贵,崇尚不朽之精神与文章的高尚人格,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就在李白即将流落街头之时,幸得扬州州治所在地的江都县衙中,有一个当县丞的朋友孟少府来看望他,并派人给他送来一笔钱。旅馆老板一见,脸色才又转了过来。孟少府又帮忙延请名医,广求良药,才使李白的病有了起色,终于康复过来,能够四处活动了。

孟少府看出李白是个人才,于是就想为之寻一门亲事,好使李白有个依靠,于是孟少府便将李白推荐给了安陆的一个大户人家,想让他做这大户人家的上门女婿。

湖北安陆有一许姓人家,是世代簪缨的名门望族,钟鸣鼎食之家。曾祖许绍是唐高祖的同学,祖父许圉师是唐高宗时的宰相,父亲在唐中宗时也曾当过员外郎。员外膝下有一千金,品貌双全,性格贤淑,才识甚高,只因门第既高,择婿过苛,耽误了姑娘豆蔻年华,一晃女儿已经过了二十五岁。

于是李白便在开元十五年(727年),他二十七岁头上,入赘许家。

李白入得许家,看到许家作为中原的名门望族,竟是一个很传统的“奉儒守法”的大家庭,有着很多繁琐而讲究的礼仪,这是一般小户人家所不具有的。李白对这些中原大户人家的“礼”很感兴趣,认为是中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因此对这一套礼法也奉行不贰。如夫妻相见,也相互施礼,进食时要烧香鸣钟,肃穆安静,座次长幼有别,每日晨昏两省父母,“父母在,不远游”等。李白在川时,很多年不曾回家,更无谈晨昏拜父母,而且他家虽然殷实,但也是普通人家,根本没有这一套严格的礼法章程,所以过去自由自在惯了。这一次到许家来,人事生疏,又有那么多繁琐的礼仪约束,长久了便感觉到不习惯起来。不过,这些中原名门之家的礼仪文化也深刻在李白的心里,使他对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有了更直接的了解。

李白与许小姐结婚不久,因受不得这套礼仪的约束,便和夫人商量,想找一个清静地方去读书。许氏也非常支持丈夫,提起他们家在城西北六十里的白兆山有别业一处,是祖父许圉师的读书堂,那里还有很多的藏书,可称得上是一个天下少有的藏书之处。只是读书堂年久失修,恐怕住不得人,须要修葺一番。李白听说有这样的一个去处,便顾不得等候修葺,收拾了一些简单行李,带上妻子和一个仆人,第二天就搬到白兆山去了。

白兆山为李白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环境既养人且育人。李白在这里读书、赋诗、做学问,甚是惬意。李白的《山中问答》诗云“笑而不答心自闲”,这说明当时他很有雅兴。而且,这时期妻子陪伴李白在山中读书,红袖添香,倍感温馨,这是在漫游中远远体会不到的好处,使他在漫游干谒中经受创伤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抚慰,自然对他的读书是有更大促进作用的。由于许氏柔和、秀美,使具旷放气质的奇才李白感受不少中原女子的灵气,这种灵气与他西域胡人的豪放性格同时集于一身,使李白在人性与诗歌上兼而有这种灵秀、豪放之风格。

而且许氏出身于唐代高层官吏家族,言谈举止中自然涉及到一些朝政之事,这对于初出川蜀,自称山人、居士的青年李白来说,无疑增添了对唐代政治社会状况的见识,增加了对中原文化的了解。之前,李白虽有盖世奇才,但他居安陆前的思想是仗剑出游,行侠仗义的山野之人。在安陆时期,由于系统地学习和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熏陶,逐步渗透了儒家式的人生理想,这种理想随着才华上的成熟、政治上的抱负,使李白自信有仲尼、管葛之才,而这无疑具有了浓郁的中原士子们的政治理想,对李白的人生道路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李白与许家小姐的结合,是两个受了中西完全不同文化熏陶的两个年轻人的结合,这个家庭必然给两个年轻夫妻生活、性格,产生重要的影响。李白后来离开安陆,在外漫游干谒中,写过许多赠给许夫人的爱情诗歌,表明他们夫妻之间的伉俪情深。而这种深情,也说明了他们之间夫妻文化差异的融合与理解,并对李白的生命、性格、人格、诗歌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李白在许氏这个曾产生过宰相的著名中原士族大家庭中,从读书、生活中深刻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真正产生了对中原文化的热爱之情,对于李白的中西交融的文化特征是有巨大意义的。

最后,由于许家的丰富藏书,李白直接从读书中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深深被书本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所吸引,李白在安陆的苦学奠定了成为唐代大诗人的基础,“三十成文章”,这是千余年来,学术界对李白诗文形成章法,诗文成就的评语。这期间,李白是寓居安陆的。此前,虽有奇才,但未成章法。通过在安陆潜心读书,接受中原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识,从而使李白的诗文走向成熟,建立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李白与许相公孙女的结合,是李白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事情。李白父亲乃汉人,而母亲是西域少数民族,生下李白,使李白的血液中拥有中西文化的双重因子,这可算是李白身上第一次中西文化的交融。从西域迁徙到四川,实现了李白一生中第二次的中西文化的融合。李白与许氏夫人的婚姻,也是一次重要的中西文化的融合,这三次大的中西文化的亲切交融与碰撞,使李白生命气质里兼具西方的浪漫、豪放以及中原的柔情、清新的特点。因此,李白能具有如此巨大的文化成就,应该说是中西文化相交融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