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组织学与胚胎学
10899100000061

第61章 皮肤的再生

在生理情况下,表皮角质层细胞不断脱落,由分裂能力强的基底层细胞增殖、分化、推移而重新补充,使皮肤维持一定的厚度,称生理性再生。皮肤受到损伤后出现的修复过程,称补偿性再生。

当皮肤创伤小而浅时,创伤面首先发生凝血,形成血痂,深面的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增生和毛细血管生长,形成鲜红色的肉芽组织,接着产生胶原纤维和基质,形成新的结缔组织以修补伤口。同时,创伤处周围的表皮基底层细胞增殖并向创面迁移,以及创伤处残留的毛囊和汗腺上皮也不断增生形成覆盖创面的上皮小岛,随后形成铺满创面的连续的薄层表皮,最后新生的复层表皮逐渐形成。数天后伤口完全愈合,痂皮脱落,并不留瘢痕。

如创伤面较大而深时,表皮的增生不易覆盖创面,创伤修复时间长,常须采用植皮的方法以帮助创面愈合。创伤修复后常留下疤痕。

内容要点

(一)皮肤的构成

1.表皮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2.真皮致密结缔组织。

3.皮肤附属器毛、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等。

(二)表皮

1.表皮的细胞分为两大类

(1)角蛋白形成细胞表皮的主体细胞,由深层至浅层排列为5层。

(2)非角蛋白形成细胞数量少,散在分布,包括黑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3种。

2.表皮的分层(由深层至浅层)

(1)基底层由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构成,为表皮干细胞,也称生发层。

(2)棘层由4—10层多边形有棘状突起的细胞构成。胞质中角蛋白丝增多,出现板层颗粒。

(3)颗粒层由2—5层扁平梭形细胞构成。胞质中出现透明角质颗粒,板层颗粒增多。

(4)透明层由几层扁平细胞构成。胞核和细胞器消失,HE染色呈透明均质状。

(5)角质层由多层扁平的角质细胞构成。细胞膜增厚,胞质内充满角蛋白。

3.表皮的角化角蛋白形成细胞由深层向浅层,不断增殖、分化、推移,逐步生成角蛋白的过程称角化。角质层是构成表皮保护功能的最主要结构。

4.非角蛋白形成细胞

(1)黑素细胞分散在基底细胞之间,为有细长突起的细胞,胞质中含黑素体,可产生黑色素,具有决定肤色和吸收紫外线的作用。

(2)郎格汉斯细胞分散在棘层细胞之间,为有树枝状突起的细胞,胞质中含伯贝克颗粒。该细胞为抗原提呈细胞,参与免疫应答。

(3)梅克尔细胞分散在基底层细胞之间,为有短指状突起的细胞,胞质中含梅克尔颗粒。该细胞可能有感受触觉及神经内分泌功能。

(三)真皮

1.乳头层纤维细密,细胞较多,富含毛细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2.网织层胶原纤维粗大、稠密,弹性纤维丰富,含环层小体及皮肤附属器。

(四)皮肤附属器

1.毛毛由多层角质细胞紧密排列构成,分毛干和毛根两部分,毛根外包毛囊。毛球处的细胞幼稚称毛母质细胞,是毛的生长点。毛乳头对毛的生长起重要作用。毛根与皮肤表面所成钝角侧有立毛肌。

2.皮脂腺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为单泡状腺或分支泡状腺,属全泌腺。分泌皮脂,起润泽皮肤和毛发的作用。

3.汗腺位于真皮深层,为单曲管状腺,分外泌汗腺和顶泌汗腺两类。排汗有散热、排除废物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