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组方一学就会
10898700000041

第41章 黄疸性肝炎中医病名黄疸

症状

湿热黄疸(阳黄)。主要表现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腹微满,口中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数等。本方为治疗湿热黄疸之常用方,其证属湿热并重。临床应用以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用方】

茵陈蒿汤——《伤寒论》

方剂说明

清热利湿退黄。

适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等所引起的黄疸,证属湿热内蕴者。

组成

茵陈18g,栀子9g,大黄6g。

歌曰: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

配伍说明

本方为治疗湿热黄疸之常用方,《伤寒论》用其治疗瘀热发黄,《金匮要略》以其治疗谷疸。病因皆缘于邪热入里,与脾湿相合,湿热壅滞中焦所致。湿热壅结,气机受阻,故腹微满、恶心呕吐、大便不爽甚或秘结;无汗而热不得外越,小便不利,则湿不得下泄,以致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浸渍肌肤,则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湿热内郁,津液不化,则口中渴。舌苔黄腻,脉沉数为湿热内蕴之征。治宜清热,利湿,退黄。方中重用茵陈为君药,本品苦泄下降,善能清热利湿,为治黄疸主药。臣以栀子清热降火,通利三焦,助茵陈引湿热从小便而去。佐以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瘀热从大便而下。三药合用,利湿与泄热并进,通利二便,前后分消,湿邪得除,瘀热得去,黄疸自退。

方剂制备

方中三味药,以水2400毫升先煮菌陈,至1200毫升时放入栀子、大黄,煮至600毫升去除药渣后分3次服用。

临症加减

1.伤寒身热发黄者,加甘草、黄柏。功用:清热利湿。

2.黄色晦暗,皮肤冷,背恶寒,手足不温,身体沉重,神倦食少,脉紧细或沉细无力者,加干姜、炙甘草、附子。功用:温里助阳,利湿退黄。

典型案例

男婴,3个月。因发热咳嗽,按支气管肺炎治疗,经用大量抗生素至第6天高热不退,巩膜皮肤出现黄染,以后黄疸日益加深,纳呆泛恶。检查肝脾肿大,HBsAg酶联法阳性,在其新鲜尿内找到巨细胞核内包涵体而确诊为巨细胞包涵体病。尔后黄疸进一步加深,黄中带青,诊视患儿精神极度萎顿,纳呆,泛恶,指纹已达命关,色紫红。细审黄疸,青黄之中仍映鲜红,小便如蘖色,为胎毒内蕴,湿热熏蒸至深,阳黄重证,大实而见羸状,速投绵茵陈10g,焦山栀10g,生苡仁15g,制川军6g,虎杖10g,秦艽10g,土茯苓15g,平地木10g,焦麦芽15g,生甘草6g,水煎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