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气场大全集
10894000000031

第31章 EQ高低与气场大小成正比(4)

所以,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把自己的优点、长处,统统找出来,在心中“炫耀”一番,反复刺激和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就能逐步摆脱“事事不如人,处处难为己”的困扰。“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给自己鼓掌,自己给自己加油,自己给自己戴朵花,便能撞击出生命的火花!

如今,我们生活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里,如果没有充分的自信,是很难取得成功的。自信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有了它,就算身处绝境,亦能柳暗花明。

自信是一个人重要的精神支柱,自信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自信是建立在正确的认知、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基础上,是心理健康的表现。战国时期毛遂因为有自信,才说服平原君,打动楚王,使得赵楚达成联盟;爱迪生因为自信,他坚持不懈,成就了他“发明大王”的美誉;哥白尼因为自信,敢于挑战“地心说”,成就了他的“天体论”;阿基米德因为自信,发出了“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的豪言壮语。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往往容易把自信与自负相混淆,他们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并以此作为自己骄傲的资本,这是十分偏激、有害的。

东汉末年,有位名士叫祢衡,他很有才华,但性情高傲,总是看不起别人。当时,许都是新建的京城,贤人达士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汇集。有人向祢衡说:“你何不去许都,同名人陈长文、司马伯达结交?”

祢衡说:“我怎么能去同卖肉打酒的小伙计们混在一起呢?”

又有人问他:“苟文若、越稚长将军又怎么样呢?”

祢衡说:“苟文若外貌长得还可以,让他替人吊丧还行;越稚长嘛,肚子大,很能吃,可以让他去监厨请客。”

祢衡和鲁国公孔融及杨修比较友好,常常称赞他们,但那称赞也很傲气:“大儿孔文举,小儿杨祖德,其余的都是庸碌之辈,不值一提。”祢衡称孔融为大儿,其实他比孔融小了将近一半呢。

孔融很器重祢衡之才,除了上书向朝廷推荐之外,还多次在曹操面前夸奖他。于是曹操便很想见见祢衡。但祢衡自称有狂疾,不但不肯去见曹操,反而说了许多难听的话。曹操十分恼怒,但念他颇有才气,不愿贸然杀他。

后来,祢衡因屡次侮辱曹操以及他手下的官员,最终还是被杀掉了。

由此可见,自信不是夜郎自大、得意忘形,更不是毫无根据的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而是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是以高昂的斗志,充沛的干劲迎接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自信,并非意味着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成功,而是说在战略上藐视困难,从一次次胜利和成功的喜悦中肯定自己,不断地突破自卑的羁绊,从而创造生命的亮点,成就事业的辉煌。

自信是一颗火热的太阳,常使我们感受到它的温暖;自信是心底的一颗宝珠,什么时候用它,什么时候就会发光;自信是前进的助推器,给我们以勇气与力量;自信是征途中的导航灯,总是伴我们跨过一道道艰险的坎儿。

常怀感恩之心

在一个闹饥荒的城市,一个家庭殷实而且心地善良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几十个孩子聚集到一块儿,然后拿出一个盛有面包的篮子,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个。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个面包。”

瞬间,这些饥饿的孩子仿佛一窝蜂一样涌了上来,他们围着篮子推来挤去、大声叫嚷着,谁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当他们每人都拿到了面包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

但是,有一个叫依娃的小女孩却例外,她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别的孩子都拿到以后,才把剩在篮子里最小的一个面包拿起来。她并没有急于离去,她向面包师表示了感谢,并亲吻了面包师的手之后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面包师又把盛面包的篮子放到了孩子们的面前,其他孩子依旧如昨日一样疯抢着,羞怯、可怜的依娃只得到一个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

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依娃,赶快去!”

当依娃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面包师面露慈爱地说:“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

她激动地跑回了家,告诉了妈妈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这是她的感恩之心得到的回报。

人们常常不知疲惫地向生活索取,却很少会对生活的馈赠心存感激。然而,学会感谢生活、感谢他人也是成功之道。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到“衔环结草,以谢恩泽”,再到“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我们有着深厚的感恩文化传统,也深深地滋养着一代代人。今天,纵观我们的社会,无论是张尚昀背着重病母亲求学进取,还是洪战辉历尽艰辛带着“弃婴妹妹”读大学,无论是王乐义身患癌症不辞辛苦推广大棚蔬菜技术,还是华益慰以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彰显济世良医的仁慈心怀,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善德壮举,都源于一颗感恩的心。

是的,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哲学,一种智慧品德。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阳光。而如果你只知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有研究表明,在正面激励的因素中,感恩被认为是培养道德良知、增强人格魅力和提升成长力量的最好催化剂。

日本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料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

“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答道。

“那么,你替父母敲过背吗?”

青年想了想,说:“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时母亲还给了我10元钱。”

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吗?”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

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从此,母亲做佣人拼命挣钱。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了东京的名牌大学。学费虽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帮佣供他上学。直到今日,母亲还在帮佣。

青年回到家,母亲还没有回来。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母亲回来后,见儿子要替她洗脚,感到很奇怪。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说了一遍。母亲很理解,便按儿子的吩咐坐下,等儿子端来水,把脚伸进水盆里。

青年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握母亲的脚,他这才感到母亲的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抱着母亲的脚潸然泪下。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

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对社长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多的苦,您使我明白了在学校里没有学过的道理。如果不是您,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社长点了点头,说:“明天你到公司上班吧。”

感恩是一种心态。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处世;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才能不怨天尤人;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才能坦然面对一切。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就会更加和谐、融洽、亲密,而人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

所以,从现在起,请学会感恩吧!感激生活,感激身边的每一个人——

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

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

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渡过难关;

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

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们磨炼了你的心志;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们强化了你的双腿;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们教会了你该独立。

施展你的气场

人与人的交往就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对抗,气场便在其中彰显出来。气场是一种让人乐于接受的控制力。它与权力不同,气场不是强制性的,其作用的发挥是一个微妙的过程,以一种潜意识的方式来改变他人的行为、信念和态度。气场也是一种出色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一个人在群体中价值的集中表现。气场能让你的个人品牌光耀卓绝,能让他人心甘情愿成为你忠诚的信徒。有气场的人,往往也是社会中最具成功素质的人。

政治家运用气场赢得选举,企业家运用气场赢得市场,明星们运用气场打动观众,推销员运用气场成功推销……生活中,有一些人清楚地知道气场的武器在哪里,而且经常熟练地驾驭这些武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在社会上闯荡,恨不得让每一个人都按照他们的意志来行事,而且他们总是能够如愿以偿。其实,他们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他们知道怎样提出请求,知道怎样利用身边存在的这样那样的气场武器来武装自己。

总之,无论你从政、经商、搞经营、搞管理还是做学问,无论你是企业家还是班组长、工人,要想取得事业成功,那么,你就要立足于本职工作,从施展自身气场做起。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气场,我们应尽情地发挥,运用好气场,让气场成为我们追求人生成功道路上的铺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