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气场大全集
10894000000032

第32章 说服力是影响他人的气场(1)

如何克服与人沟通中的心理障碍?如何应对下属或他人的质问?如何同反对自己的人相处?如何激发部下的创造力?如何说服顽固的谈判对手?如何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纳自己?……这些是当前每一个人所面临的社会难题。

传统的管理学,强调的是一条鞭式或者说是权威式的管理方法。领导者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下属必须不折不扣无条件地执行,且自鸣得意,以为这样才能显出领导者的威严。其实,这种陈旧、专制和生硬的方法,不但不能解决上述难题,反而易使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那么,能否在两者之间架设一道桥梁,消除彼此间的隔阂与对立,使之达到心灵上的共鸣呢?

有,那就是——说服。

这是一个自由的世界,你可以一言不发直到你离去,或者让嘴巴毫无目的地响个不停,无人有权对此干涉。但你走过人群时,不能抱怨遭到冷落或遇到嘲笑的眼光。因为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说服别人就是被别人说服。

说服力的强大魅力

何谓说服?一言以蔽之,说服就是使对方能主动地“起而行”。也就是使对方自动自发地成为“被说服者”。因此,是否成功地说服了对方,需要检验对方是否自动自发、自觉自愿“起而行”。如果只是强迫性地去改变他人的意愿,那只会徒增反感罢了。诚如一位西方哲人所说:“牵马到岸边,强迫不想喝水的马喝水,实在是不可能的。”举起枪来威胁,也只不过是为生命而暂时屈服罢了。诱以整叠的钞票,对方即使做了,为的也只是金钱而已。这不能算是说服,这样虽能使人行动,但只是使他“动”并不是件好事。用手枪威吓、用金钱利诱,只能驱使对方就范。这只是对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权宜之策。

对于已心生反感的对方,即使他能不停地去做,也称不上是被说服了。人心理的自动起而发和反感之间,就如钟摆的摇动,能以一种和谐、双赢的方式来牵引对方到自动自发的方向去,才称得上是说服。

但单凭口头上的技巧,无法让对方心悦诚服,更不能真正改变对方的态度和思想。正因为如此,“说服”也有其基本的规则,如果只是一味地想要说服对方,而无视这些“规则”,只会让对方感到反感,心生抗拒;那么,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说服对方。所以,我们说,说服的最高境界是双赢。

19世纪中期,在印度,有一个黑人,他为了种族的自由而到处呼吁。可是,他一度没有说服任何人,却因为宣扬自由而招来鞭刑。当时,很少有人愿意倾听一个黑人的“胡言乱语”。后来他成了美国首屈一指的激进主义者。正是由于他的鼓动,才说服了白人扶持解放黑奴。这个强有力的人给19世纪的政界带来了新的理念,他最终来到总统的麾下,促使亚伯拉罕·林肯在《解放宣言》中宣布人人生而自由。这个人的名字就是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

道格拉斯当然不是第一个渴求自由的奴隶。他也不是第一个试图反抗的人。是什么使得他在追求自由中卓有成效?在为改善所有美国人的自由的处境的奋斗中,他拥有什么样的品质、使用了什么样的技巧?——说服,是绝对说服的技巧,使他成了一个不平凡的人。

说服之难,不在于“说”,而在于“服”;不在于你赢,而在于双赢。重视双赢结果的人,可以将职权上的“上与下”、“强对弱”的力量运用减至最少,而完全站在对方的立场,以尊重、了解、关怀、公正等“人性”相待,以积蓄个人的魅力,建立真诚的心灵交流,达到“双赢”的效果。这样的人,不管在哪一个位置上,都将是最有气场的人。

查尔斯·史瓦伯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钢铁业以百万年薪出名。他曾亲口说,他完全是以处理人的问题能力卓著而赚取这份天文数字的收入。而所谓的“处理人的问题能力”,说穿了就是“说服力”。

一天中午,查尔斯·史瓦伯巡视一个工厂,正好撞见一群工人在“请勿吸烟”的告示牌下抽烟。你或许以为查尔斯·史瓦伯会指着禁烟告示训斥他们说:“你们瞎了眼吗?”事实上,查尔斯·史瓦伯只是走过去亲切地跟他们闲聊家常,一句话也不提抽烟的事。接着,他发给每人一支雪茄,对他们挤了一下眼睛,说道:“请你们到外面抽烟,我会很感谢的。”

他只说了这句话。工人们当然清楚查尔斯·史瓦伯知道他们犯了规矩,只是没有当面让他们下不了台罢了。既然查尔斯·史瓦伯尊重他们,他们也愿意回报同样的尊重。查尔斯·史瓦伯成功地说服了那帮无视厂规的工人,从此,吸烟的工人都心甘情愿地遵守厂规。这就是查尔斯·史瓦伯的说服魅力。

自从有了人,影响其他人或其他团体的行动的能力就成了人类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纵观人类历史阶段中的重大变革,它们几乎都是由那些在说服过程中掌握主动的个人所引导的。这些人能够让别人相信,跟随他们的信念将使人们的生活完全为之改观。

说服力是成功的基石

战国时期,赵国的太后刚刚执政,秦国趁机攻打赵国,形势非常危急。赵国向盟友齐国求救,齐国答应出兵支援,但有个条件,就是要求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长安君是赵太后最疼爱的小儿子,做人质要寄人篱下,在那个动荡战乱的年代,人质的性命常常很难保证。所以对于齐国的要求,赵太后断然拒绝。

赵国的大臣们都十分着急,纷纷劝说太后答应齐国的条件。太后非常生气,宣下旨意:“谁再来劝我让长安君去做齐国的人质,我就啐他一脸。”大家一看,都不敢再开口了。

秦国的进攻日益加紧,赵国安全危在旦夕,老臣触詟看在眼里,十分忧虑,决定冒险再劝一次太后。太后听说后,怒气冲冲地在大殿等他。

触詟故意小步缓慢地走上殿堂,先谢罪说:“老臣的脚有毛病,不能快走,非常失礼。很久没有来拜见太后您了,老臣担心您的身体,今天特来问候!”

看到触詟老态龙钟的样子,太后不忍苦着脸,跟着感慨道:“我现在进出也要靠车子才行了,我们都老喽!”

“那吃饭还好吗?”触詟很关切地问。

“只能喝些稀粥,成天这么多的烦心事,哪里有胃口啊!”

“我的胃口也不好,但我还坚持散散步,每天走二三里路,增加点食欲。”

“唉,我可做不到。”太后叹了口气,脸色好多了,先前的怒气基本看不到了。

这时,触詟用恳求的语调说:“太后,老臣有个儿子叫舒祺,排行最小,不成材,但老臣很喜欢他,老臣想请求您让他当一名侍卫,也算为国家出些力。”

“好啊,他几岁啦?”

“15岁,虽然还不大,但我想趁我活着的时候先安排好。”

“原来男人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太后笑道。

“当然,我喜欢这个小儿子比他妈妈还多呢。没办法,可怜天下父母心嘛。”

太后很开心,谈话的气氛越发缓和了。

这时,触詟趁机说:“老臣认为太后疼爱女儿燕后比长安君要多。”

“这怎么可能?”太后睁大了眼睛。

触詟很感慨地说:“父母疼爱儿女,总是替他们做长远的打算。当年您送燕后远嫁外地,她哭个不停,不愿意远离家乡;出嫁后,您非常想念她,但每次祭祀时总是祈祷她不要回国,好好当她的王后。这不是替她做长远打算,让她的子孙世代继承王位吗?”

“是啊!”太后点头说。

触詟进一步说:“您想过没有,三代以前,甚至赵国的开国重臣,现在子孙仍封侯的还有吗?”

“没有了。”太后想了一下说。

“是那些封侯人的子孙都不好,没有能力吗?不是的。关键是他们没有功劳。没有功绩却享受很高的俸禄,有很高的地位,时间长了就难服众啦。现在您宠爱长安君,可以提高他的地位,赐予他土地与财宝,可您不让他为国立功,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服众呢?所以我认为您没有替长安君长远打算,说您对他的爱不如对燕后的爱。”

一席话,让赵太后醒悟了,她改变了想法,同意长安君到齐国为人质,让他为解决赵国的危机出力。齐国很快出兵,击退了秦军,赵国平安了。

可以说,触詟的说服力是十分了得的。他劝谏赵太后的过程真是精彩——以柔克刚,以情动人,能言善辩,而蛮横固执却又爱子心切的赵太后最终被他成功说服。

成功和失败往往取决于某一次谈话。这绝不是夸张的言辞。美国人类行为科学研究者汤姆士指出:“说话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径。它能使人显赫,鹤立鸡群。能言善辩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爱戴、得人拥护。它使一个人的才学充分拓展,熠熠生辉,事半功倍,业绩卓著。”他甚至断言:“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一半是由说服力创造的。”

“说话和事业的进步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出言不慎,或是容易与人争辩,那么,你将很难获得别人的同情、别人的合作和别人的动力。”这是千真万确的,一项事业的发展,常会在一次谈话中获得效果。无数成功者的事实证明,敢于当众讲话,善于说服别人是成功的催化剂,它直接关系着事业的成功。

经过精心的准备策划,西蒙·福格来到英国著名的《泰晤士报》总经理办公室求职。

他问:“你们需要一位好编辑吗?”言下之意自己就是好编辑。

“不需要。”拒绝得很干脆。

“那么,好记者呢?”

“不需要。”拒绝得同样干脆。

“那么,排字工、校对员呢?”西蒙坚持不懈。

“都不需要。很抱歉,我们现在没有空缺。”明摆着事情要没戏了。

“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说着,西蒙从包里拿出一块很精致的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

总经理被西蒙新颖、独特的求职方式所打动,破格给他安排了一个职位。25年后,西蒙·福格成为这家报社的总编辑,名扬世界。

1983年元旦,英国女王为多年给首相撒切尔夫人担任顾问的戈登·里斯授以爵位。他的主要功绩是:有效地提高了撒切尔夫人的演说能力和应答记者提问的能力;为撒切尔夫人撰写了深得人心的演讲稿……一句话,为英国塑造了一位崭新的“风姿绰约、雍容而不过度华贵、谈吐优雅和待人亲切自然的女首相形象”。由此可见,英国王室和政界对政治家的说服力是如何的重视。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说服力的确是成功的基石。很多事业有成的人士,无不是因为说服力出众而“鹤立鸡群”。

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你“扮演”什么角色,都需要与他人合作,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在很多情况下,你需要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观点,然后,与你共同采取一致的行动,那么,这就需要具备说服他人的本领。

其实,很多成功者都是善于说服别人的天才,能言善辩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比如说,他们必须说服重要的职员,让他们确信为了未来也许要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他们必须使金融机构相信,他们的创新想法是切实可行的;他们必须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他们必须说服原料供应商和产品批发商共同参与这项工作。可以说,一个不善于说服他人的人,他的一切成功就无从谈起。

既然说服力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就要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说服成功。当然,要想使自己成功地说服别人,就需要掌握说服的技巧。而说服的关键是要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杜佛诺公司是纽约一家面包公司,杜佛诺先生想方设法将公司的面包卖给纽约一家旅馆。4年以来,他每星期去拜访一次这家旅馆的经理,参加这位经理所举行的交际活动,甚至在这家旅馆中开了房间住在那里,以期得到自己的买卖,但他还是失败了。

杜佛诺先生说:

“后来,在研究人际关系之后,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做法。我先要找出这个人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什么事情能引起他的热情。

“我后来知道,他是美国旅馆招待员协会的会员,而且他也热衷于成为该会的会长,甚至还想成为国际招待员协会的会长。不论在什么地方举行大会,他飞过山岭,越过沙漠、大海也要到会。

“所以在第二天我见他的时候,我就开始谈论关于招待员协会的事。我得到的是一种多么好的反应!他对我讲了半小时关于招待员协会的事。我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确实是他很感兴趣的业余爱好。在我离开他的办公室以前,他劝我也加入该会。

“这次谈话,我根本没有提到任何有关面包的事情。但几天以后,他旅馆中的一位负责人给我打来电话,要我带着货样及价目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