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实用保健方法手册
10890500000118

第118章 老年人的心理养生之道

老年心理养生包括修身养性、饮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等几个方面,具体如下:

1.修身养性,清静养神,动静结合

修身养性、清静养神是中医心理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于老年人,尤为需要修身养性、清静养神。

(1)清静养神

对于老年人而言,清静养神是养生的之首。《老老恒言》指出,静养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想。如果心如槁木、心如死灰,那可并非是养生之道。《老老恒言》认为,“动而不妄动”也是“静”的一种形式,因而,静养并不排斥运动。根据对于“静”的这一认识,很自然就可以引出静养要动静结合的理念。

(2)动静结合

按照动静结合的养生理念,老年人不能一味地追求清净,也要活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是很明白的。但是,老年人精力有限,参与的活动不要繁杂,而要专一。如果老年人参与的活动过于繁杂,就会分散精力;精力分散了,就容易疲劳。反之,如果老年人参与的活动较为专一,则虽然也用了心思,却不容易感觉疲劳。这就是“志定神凝”所产生的结果。老年人退休之后,要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干。整天无所事事的生活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并没有好处,甚至还是有害的。许多老人有这样的感觉:只要有事情做,就其乐无穷。一些老年人认为,忙忙碌碌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当然,老年人做的事情要适应自己的能力,而且不宜繁杂。书法、绘画、散步、下棋,或者养花种草等,都是老年人可以做的事;也可以力所能及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在与同伴们的交流中涵养身心。有的老年人曾经有着心中的憧憬,但年轻时因为工作和家务忙,没能实现,刚好可以在退休后踏上圆梦之旅。有一位女士很喜欢钢琴,但一直未能如愿;退休后,她给自己买了一架钢琴,圆了自己的钢琴之梦,并且在与琴键的亲密接触中,在她所喜爱的音乐氛围中,怡然地享受着晚年时光。弹琴的动作活动了手指,记忆曲谱活跃了脑筋,美好的音乐陶冶了性情,这些对于身心都很有益处。

(3)保持乐观

老年人要保持乐观的情绪,乐观的情绪有利于健康长寿。许多长寿老人都是乐观的老人。老年人可以用许多方式获得快乐:养花种草、赋诗作画、闲庭信步、品茶对弈、儿孙绕膝、好友小聚,等等。如龚廷贤《世寿保元》所说:“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此外,老年人要淡泊自己的欲求,享受知足之乐。老人还可以学习一些新知识,接触一些新事物,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保持头脑的灵活,也能从中获得乐趣。老年人的学习已经没有功利的目的,纯粹为了兴趣而学习,那是别有一番怡然风味的。

老年人最忌发怒。因为老年人脏腑功能趋于虚弱,一旦盛怒,就很容易伤害身体。遇到生气的事情就要想一想:是这件事情重要呢,还是自己的身体重要?这样一想,激怒的情绪就可能在转念间得到缓解。

据说,清代有一位大学士受了别人的陷害,大怒之下卧病不起。后来,他在冷静的思考之后,写下了《不气歌》:“……我本无气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把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危害太可惧,不气不气真不气。”从此,这位大学士就不再生气发怒了。

制怒其实也是静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如果注意修身养性、清静宁神,则可以以静制怒。上面那位大学士的故事就是以静制怒的良好范例。

当然,制怒并不意味着要把怒火强压在心里。老年人也很需要宣泄,舒解心中的郁结。但是,要选择较为缓和的宣泄方式,而不要采取过度发怒的方式。

除了制怒之外,老年人还要防止心情的紧张。有些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遇事容易紧张。要善于放松心情,舒解紧张的情绪。即使遇到突发事件,也要从容对待。此外,对于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预先设定一些应急办法,譬如家里有紧急病人打什么电话号码,事先有准备,也可以避免过度紧张。

(4)老年人要讲究仁爱,学会省心

老年人要待人宽厚,讲究仁爱。“仁者寿”已经被无数长寿老人的养生实践所证实。宽厚的为人、仁爱的心地可以使老年人保持内心的宁静,因而有利于身心健康。

老年人要保持宁静怡然的心态,还要学会“省心”。省心就是尽可能避免思虑,开阔自己的胸襟,淡泊自己的欲求。

老年人要经常活动自己的脑筋,保持思维的灵活;但是,不要过度思虑。过度的思虑会耗竭老年人已经不够充盈的精力。对于名利之事,尤其要淡然处之。

老年人已经阅尽了世态炎凉,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要尽可能平静对待。譬如,与朋友相聚之时,如果在聊天当中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不一致,不必太斤斤计较,要心平气和地对待不同意见,或者一笑了之。

(5)老年人要善于“遗忘”

老年人要保持愉悦的心情,还要尽可能忘掉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事。很多老年人一生中历经坎坷,有许多辛酸的往事。往事如烟,岁月如云,就让痛苦的往事随着岁月烟云而消散吧。老年人不要总是沉浸在回忆辛酸往事的悲伤心境里;要心情平静地做好当前的事,这样才能够弥补往昔的创伤。对于年轻时候未能实现的愿望,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像上面介绍的喜欢钢琴的女士那样,通过积极的行动,了却平生夙愿,并从中得到欣慰。如果条件不允许,力所不能及,那么,把昔日的梦想淡忘,变成一片遥远的云,也是很美丽的。

老年人还要有容人之量,尽可能忘掉个人的恩恩怨怨。内心的宁静对于老年人养生至关重要,而恩恩怨怨是可以随岁月而淡化乃至消泯的。此外,老年人养生要“四忘”:忘年、忘形、忘怀、忘机。忘年是忘记自己的年龄。不要总想着自己老了,可以减轻许多心理负担。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忘形是超越自我的形体,不要被自己的老态龙钟所束缚,做一个平易近人的老人,尽可能让自己与生活环境融合。忘怀是内心恬淡,达观地看待世事,不再追求名利。忘机是不要再有与别人斤斤计较的心机,安心颐养天年。

2.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顺时调神是中医心理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于老年人则尤为重要。《黄帝内经》中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老老恒言》在老年人的午睡方式上,就融入了顺应自然的养生思想。《老老恒言》认为老年人的午睡对于身心健康是有益的,恰如诗云:“一觉闲眠百病消。”但是,午睡要把握正确的方式,如《老老恒言》所提出的,首先要选好午睡的地方:“不可便榻即眠,必就卧室安枕移时”;午睡中还要“或醒或寐,顺其自然,欲起即起,不须留恋。”入睡或不入睡,要顺其自然;想起来时就起来,不要留恋床榻。该书还指出,有的老年人采用“缄其口,闭其目,收摄其心神,休息片时”的方式来代替午睡,效果是相当的。进而,《老老恒言》指出了不同季节午睡需注意的事项。譬如,夏天是“阳极”的季节,老年人在午睡之后,可以喝热饮。人在夏季的白昼是应该注意活动的,而午睡使身心归于宁静,所以,睡后要喝热饮,以帮助阳气的运行。按中医理论,人的心神调养要顺应春天的生发、夏天的成长、秋天的收敛、冬天的伏藏。古人对于自然规律及相应养生方法的这些归纳总结,对于今天的老年人养生是很有意义的。

3.饮食起居

老年人离开了工作岗位,通常也较少参加社会活动,日常生活起居就是老年人生活的主体。因而,老年人要将养生寓于日常生活中,特别要注重饮食起居,在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方面养成有利身心健康的良好习惯。《老老恒言》一书中对于老年人的饮食起居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书中针对老年人的生活起居,从睡眠、晨起、盥洗、进餐、散步、午休等诸多方面探讨了老年人的养生之道,包括心理养生之道。例如,关于盥洗,该书提倡多洗面,提出晨起、饭后、午睡后、黄昏后都应该洗面,要养成习惯,因为“面为五脏之华,频洗所以发扬之”。《老老恒言》提出的与生活起居相结合的养生之道,对于当今的老年人养生也很有参考价值。

(1)调养心神,安然入睡

睡眠与老年人的健康关系密切,失眠或睡眠质量差是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隐患。《老老恒言》说:“少寐乃老年大患”。老年人能否安眠,与心神是否宁静密切相关。心情平静有利于安眠,如果终日心情烦乱则不利于安眠。有诗云:“不觅仙方觅睡方”。那么,“睡方”在哪里呢?《老老恒言》提出,能够使人安然入睡的方法有两种方法:第一,是默默地数数,让心神安定下来,这样就有可能人睡;第二,让自己的心情放松,仿佛游弋在遥远的地方,也可以渐人朦胧之境。对于失眠者,最忌讳的是一心想着要睡觉,那样反而会越发睡不着。老年人睡眠时,应该避免光线照射。在灯光照射下睡觉,会令人心神不安;而没有灯光照射,则“目不外眩”,可以“神守其舍”,有利于安然入睡。此外,睡眠时身体的姿势、卧具等对于睡眠也有影响。饮食也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

(2)散步与曝背:养生的妙法

散步是老年人颐养身心的便捷而有效的方式。《老老恒言》建议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以散步的方式调养心神,认为散步体现了“散而不拘”的意境,走一会,停一会,“且行且立,且立且行”,得到一种闲暇自如的心态,就像卢纶诗中写的:“白云流水如闲步”。这是以散步养神的心理养生之道。适当晒太阳对于老年人也是有益的。《老老恒言》中提出建议,老年人在早晨略进饮食之后,如果正值日丽风和,可以坐在朝阳的窗下,背对日光,让暖暖的阳光照在背上,体验《列子》所说的“负日之暄”。阳光照在背上,脊背感到微暖,会使全身都有温和舒畅的感觉。阳光对身体具有补益的作用。阳光晒背还可以带来快乐,清代一位著名画家总结出老年人的10种乐趣,其中之一就是“曝背之乐”。需要提醒:今人晒太阳时,要注意对于紫外线的防护。

(3)饮食调节,身心皆安

老年人的饮食要有节制,不可过饱。饮食过饱会增加脾的运化的负担,所以,少食可以“安脾”,使脾得到安宁。《老老恒言》主张“量腹节所受”,其中,“量腹”就是自己审量自己的饭量,“节所受”就是适度节制饮食。老年人消化能力减弱,尤其需要“量腹节所受”。宋代医家娄居中著《食治通说》,对于“食无求饱”有详细的论述。饮食养生也是心理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而饮食失调会给身心带来损害。

4.运动养生

中医心理养生讲究身心兼养,提倡运动养生。对于老年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兴趣所在,选择适当的运动形式,进行运动养生。有许多运动形式适合于老年人,譬如太极拳。现代有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适合于老年人选择,譬如老年门球。此外,散步也是一种身心兼养的良好运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