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实用保健方法手册
10890500000117

第117章 中年人的心理养生之道

中年人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可以有所侧重。中年人心理养生中经常涉及的问题和常用的方法如下:

1.活出自己的本色

人每天都要面对自我,然而人生最难认识的恰恰就是自我。即使到了中年,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都已经相当丰富,但是在对于自我的认知上,仍然会有诸多的困惑。假如能够认知自我、面对自我,将是人的精神境界的一次升华,所以老子才说:“自知者明”。对于中年人,心理养生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对于自我的认知。人们往往为了迎合别人而丢掉个性,甚至把自己搞得面目全非。易卜生说过:“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自己。”然而,在生活中,人们经常是身不由己地或不知不觉地把自己丢失了。人们常常不是按照自己的个性和自己的愿望去行事,而是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好像不是为自己活着,而是为别人活着。这样的生活,在心理上真的是很累的。

人生在世,不应该违逆自己的天性,应该活出自己的本色来。不要刻意地改变自己,把自己包装成别人眼里的“优秀”。中医心理学讲究顺应自然。人如果违心地按照别人的意愿生活,那是不符合人的自然本性的。当然,人生活在社会中,完全我行我素是不行的。在社会生活中,一定要遵循基本的规则。但人们同时也应该认知真实的自我,在自己可以支配的空间里保持自己的天性,活出真实的自我。

人到中年,通常有了一定的社会位置和经济上的独立性,有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的能力。但是,心理的惰性却使人们习惯于按原有的方式生活。尽管活得很累,很不舒展,有时甚至很苦闷,但却不愿改变。如果继续这样的生活,对于心理健康是很不利的。中年人心理养生的第一步,应该是面对自我、认知自我、活出自我。回答自己一个问题:我的自我价值在哪里?都人到中年了,不该给自己一个答案吗?

2.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中年人处在人的生命由鼎盛向衰老的转折点上。对于中年人而言,保持积极心态、防止心理衰老尤为重要。对于心理养生,中年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追求乐观的心境

《黄帝内经》提倡人们要经常保持乐观的心境。中年人的烦恼苦闷是很多的,要努力摆脱烦恼,追求乐观的心境。人到中年,往往都有了自己的身份和位置,这样的身份和位置可能会制约一些中年人的行为和心态,他们需要西服革履、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习惯。他们应该通过心态调节来重塑自我,让快乐的感觉得到回归。工作中固然要一本正经,工作之余就要放松心情,走出工作的角色,还原一个快乐的自我。追求乐观的心境吧,让自己重新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至少要每天让自己享受几次尽情地欢笑!

(2)保持心理的朝气

人到中年,特别是中年后期,特别要注意保持心理的朝气,防止心理的暮气。人不应该过早地让自己显得老气横秋。可以培养一些积极的、富于朝气的爱好,譬如登山、游泳、唱歌、跳舞。在闲暇时间多亲近大自然,舒展身心,年轻心态。在春天里,感受万物的勃勃生机,唤起自己生命的感受。穿富于朝气的服装,可有利于调节自我感觉。在可能的情况下,结交一些年轻的朋友,对于培养年轻的心态也有好处。

(3)抒发内心的情感

如前所述,中年人的心理特点是情绪、情感带有内隐性和自制性。这就导致很多中年人压抑自己的情感,甚至导致情感的封闭和麻木。这样的状态显然不利于心理健康。中医心理学提倡“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不主张压抑人的情感,只要情感的抒发在适度的范围内,就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正如费伯雄所说,“当喜而喜,当怒而怒,当忧而忧”,不仅不会损伤身体,而且可以达到身心和谐的良好状态。中年人具有情感的内隐性,更应该有意识地抒发自己的情感,防范情感的封闭。在信息时代,抒发情感的渠道很多,在网上办“博客”就是方式之一。中年人倘有兴趣,不妨一试。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要让心泉之水流动起来,激扬起涟漪,可不要让自己的内心成为一潭死水。

(4)点染生活的新意

人到中年,事业、家庭趋于稳定,生活会变得平淡、缺乏新意。这时要多花一些时间调节自己,多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包括以前没做过的一些事,点染生活的新意。到从未去过的地方去旅游,给自己的家新的装饰,给自己穿上新鲜的服饰,结交一些新朋友,或者与老朋友一起尝试新的休闲娱乐方式等,都可以带来生活的新意。

(5)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中年人是具有较强的自制力的。但为了调节自己的心态,走出心理的低谷,感受生活的快乐,或为了改变一些生活嗜好(如戒烟),中年人需要进一步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当自身的调控能力不足以改变心境,或无法摆脱不良的生活习惯时,应该寻求亲属、朋友的支持和帮助。

3.顺应自然,调节身心

中医心理养生讲究顺应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又集中体现在“顺时调神”的养生方法上。这对于中年人的心理养生也很有指导价值。中年人在发展事业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体力上和心理上都会有所透支,甚至超出了人体的承受能力;也往往会无暇去接近大自然,感受自然的节律。因而,中年人很需要按照中医心理养生的方法,顺应自然地调节自己的心态。

中年人可以按中医的“顺时调神”方法,顺应春天的生发、夏天的成长、秋天的收敛、冬天的伏藏,参照古人对于自然规律及养生经验的归纳总结,调节自己的身心。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白领阶层的中年人长期在空调的房间中工作,远离了大自然的环境,也无法鲜明地感受到四季的变化。现代都市楼宇叠起,蔚为壮观。但在写字楼中属于每一个人的空间,却可能只有区区几平方米。这样的空间里,人们心理上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压抑。因而,古人的“顺时调神”心理养生方法,对于白领阶层是尤为值得重视的。人们在工作之余要走出办公室,回归自然,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四季的景色;参照“顺时调神”方法,让自己尽可能地达到与大自然的和谐。

4.恬淡宁静,懂得放弃

中年人长期在职场上拼搏,感受着浮躁、纷繁的氛围,内心世界甚至难以得到须臾的宁静。人到中年,该注意到内心的滋养了。清静养神的方法其实很多,因人而异。例如,有的中年人喜欢看云,看云也是清静养神的一种好方法。我们可以在一个晴朗的日子,轻轻松松地来到城中的公园或郊外的原野,怡然地欣赏蓝天上的云彩,感受情感的释放与心态的补偿。云彩自由地飘荡在天上,忽而雄奇,忽而纤丽,变幻莫测,气象万千。只要用心去看,用情去看,就能看到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卷。每当秋高气爽或阳春三月,清新的风随云而来,带来了大自然对心灵的抚慰;若遇到落日辉映的云霞,会把广阔的天际染红,让人感到心怀的舒展。置身其中,令人赞叹不已。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云还让人产生联想,想到达观地对待人生,想到宽厚和包容。

有的中年人喜欢水,有的喜欢山,都可随意而为,追寻自己内心的舒展和宁静。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可以利用闲暇时光进行心情的放松和心理的调养,但清静的心态却并不仅仅局限于短暂的闲暇时光。清静的心态是人们应该经常保有的一种心态。清静的心态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安静,也不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想那是不可能的。对于现代人来说,特别是对于中年人,清静的心态意味着要眼界开阔、襟怀坦荡。中年期是同龄人之间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差异最大的年龄段。这时候,我们切切不要有攀比的心理。面对同龄的熟人居于高位或成为富人,应该持坦然豁达的态度,避免产生郁闷和自卑的心理,这样才能达到内心的宁静和怡然。

清静养神还意味着要懂得放弃。老子说过“执者失之”,什么都想占有的人,反而会失落。对于中年人而言,懂得放弃是尤为重要的。尽管青年人也要懂得放弃的道理,但是,对于青年人而言,持有的东西并不多,可放弃的东西也就不那么多;对于老年人而言,随着退休,职业生涯中的许多东西已经自然而然地放弃了。唯有中年人,特别需要考虑该放弃什么的问题。中年人要学会拿得起放得下,用有限的精力多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最值得做的事。

5.拥有自强的意志

人到中年也会经历事业的挫折或生活中的不幸,这会对中年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打击。面对挫折和不幸,中年人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渡过难关。面对困境时正确地认知自我,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于战胜困境是有重要作用的。一个人无论多么渺小,渺小得像滴水,也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每个人都应该珍视自己存在的价值。“我很重要”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认知。以这样的心态对待生活,生活就有希望。

6.珍惜家庭与亲情

家庭关系是重要的心理支柱。对于已婚者,夫妻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美满的夫妻关系是心理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会感觉到亲情的减少。一些整天忙于工作的中年人,往往较少顾及家庭、爱人和子女,导致亲情的淡漠。在这方面,男性与女性是有差异的。在中年男土中,终日忙忙碌碌,没空和家人在一起,缺少情感交流的情况较为多见。这些男士的做法,对本人及家人的心理健康都不利。这样的男士应该增加与家人的情感交流,多和家人在一起,把自己的时间合理的分配,处理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相当多的女士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对于家庭的过分依附。这样的女士应该增加独立性,减少依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