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儿童情商培养
10886900000045

第45章 鼓励孩子的创造性

1.保护孩子的自发性

(1)为了让孩子有创造力,就应培养孩子的自发性:为了让孩子有创造力,就应培养孩子的自发性,其目的就是让孩子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按照自己的观点去做。许多家长不喜欢孩子的创造性,他们事无巨细地对孩子提出要求,这样孩子没有了自己的权利,不能向对方说明自己的主张和想法。这是由于家长总想让自己的孩子做什么都井井有条,都按大人的计划进行。如果不是这样就觉得自己的孩子太调皮,不听话,甚至认为无可救药。事实上,没有一个孩子希望家长为自己设定好一切,只有通过亲自厉炼,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目标,孩子才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才能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颇有知识和成功的家长,其孩子却是个弱者,而看似平庸的父母,其子女却又聪明能干。这是因为前者过多的规矩和设计压抑了孩子的创造力,而后者的宽松倒给孩子留有了一片自由成长的空间。

习惯于按照家长的计划和意志行事的孩子,很可能养成一种顺从、按部就班的性格,没有自发性,缺乏创造性,遇到新的环境、新的情况,或者突发的事件,就会一筹莫展,无所适从。所以,自发性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对世界和生活感到新奇的能力,是一种感受和应对环境的独特方式,可以说,没有自发性就没有创造力。

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一切按照家长的意图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进行,相反,要鼓励他们天真的自发行为,孩子们可能会把各种各样的东西拿回家来,弄得乱七八糟;或者把家里的器具拆开来摆弄;或者抱个小鸡、小猫回来。这并没什么可怕,其实,你那整整齐齐、一尘不染的房间并不比你孩子那没有条理,堆满“杂七杂八”玩意儿的房间好。过度的有序会导致僵化,扼杀孩子的自发性和创造力;而过度的放任则会招致混乱,一事无成。不要怕孩子的行为会越出家长设定的范围。孩子要学会面对不确定性。孩子自发性和创造性需要有勇气和社会兴趣,对孩子的过度管束和保护,会使孩子变得谨小慎微、被动、缺乏创造性。

如果家长要求孩子一点一滴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从而使外部的奖励和惩罚的压力成了学习和行动的唯一动力,会扼杀孩子的自发性和创造性。家长不按照孩子的天性和喜好,过早地、硬性地要求孩子学习某项特殊的技能,弄不好反而会扼杀了孩子的自主性和自信。

(2)保护和激发孩子自发性的办法:

①不要过多干涉孩子,应鼓励孩子的自我探索。

②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活动空间,不要对孩子有太多的限制。

③不要一切按部就班,不给孩子一点选择余地是不利于孩子自发性和个性的发展的。

④允许孩子犯错误。

2.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1)要教育孩子不怕失败:切勿给孩子造成“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印象,使孩子畏首畏尾,不敢去尝试新的东西。一些家长在孩子失败后常常会这样说:“你看看,现在吃亏了吧!当初为什么不听我的话等。”一个事事都由家长决定,没有自己意志的孩子是不会感到愉快和幸福的。孩子在尝试新东西时,难免会显得不成熟,甚至漏洞百出,有的时候还会遇到挫折,但必然会由此积累起宝贵的经验,进而取得成功。假如在孩子开始尝试时,做家长的就在旁边大泼冷水,必然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性。

(2)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的方法

①放手让孩子去尝试。从来不让孩子去尝试什么,去追求什么,那么孩子是不可能培养起承受能力的。

②不要给孩子设定过高的标准。做家长的,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和能力,提出适当的要求和期望,鼓励和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自我负责的精神。

③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一个对自己充满自信的孩子,是不怕失败的。

④不要盲目地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做比较。如果孩子有一种永远达不到目标的感觉,总是会有一种受挫感。其实,孩子的目标是不断地认识自己,超越自己。

3.不要扑灭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自我实现需要的表现之一,如果忽视了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实际上也就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限制了孩子潜能的发展。

其实在孩子3~5岁时,把从影响他行为与生活的人(通常是家长)身上所学来的规则、品格等逐渐吸收到自己的性格里,形成内在的自我管制和自我判断的功能。3~5岁的小孩最喜欢到处蹦蹦跳跳、摸东摸西、问这问那,对各种事物存有好奇心。可是,不少家长却很少鼓励孩子的好奇心,而是教孩子不要冒险、不要乱动、不要问个不停。对此,家长不应嫌他们太烦,而不予搭理,或者将他们打发走,而应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耐心地回答他们。当然,如果家长遇到也没搞清的问题,不要随意敷衍,而应该自己花点工夫去搞清楚了再回答他们。另外,可以告诉孩子书本上还有很多知识可以学习,从而激发孩子对书本的兴趣。

孩子好问问题的习性,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从日月星辰、树木草虫、人体结构,到自己生活的世界中的一切,他们无不充满了好奇心,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欲望。这种好问问题的欲望,其实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对此,家长应给予鼓励,培养其好问多思的习惯,不要因家长的不当处置,而使孩子变得不会问问题和不想问问题了。

4.伸展孩子的个性

例:

一个男孩,聪明热情,同学们很喜欢与他交往。他心直口快,有一次老师上课有个地方讲错了,他就站起来,直率地向老师指了出来。当孩子的家长知道后,将孩子骂了一顿:“你以为你是谁,就你聪明,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简直不知天高地厚,以后上课不要再给我逞能!听见了没有?”孩子是一个自尊心非常强的人,于是暗下决心,我以后绝不逞能,上课再也不说话,也不提问了。以后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平时的那种热情和活跃全没了影儿,整天沉默寡言的。

评价:

(1)扼杀孩子个性,会使孩子失去创造性:许多家长并不鼓励孩子要与众不同,而是要孩子顺从听话。家长让孩子到东,孩子就到东,家长让孩子到西,孩子就到西,家长会觉得很高兴,感到这个孩子听话,如果家长要孩子学钢琴,但孩子偏偏要学画画,则家长就会觉得孩子不听话。

有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意无意地贬斥孩子的别出心裁,或独树一帜。很多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不尊重孩子的个性,当孩子提出疑问时,就不让孩子说,常常说“不要嘴硬”,“你懂什么,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长呢”等,将孩子的看法压回去。其实,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个性强烈,直言不讳,并非是缺点,而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格。做家长的不应该压制孩子的这种个性,应该给予鼓励。或许孩子因为这样做了,会吃点亏。但家长对孩子的这种横加干涉,却会扼杀了孩子原本具有的那种难能可贵的个性和活力。

家长应该理性地、耐心地听听孩子的话是否有道理,即使孩子的看法不成熟,也不必非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要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即使是孩子失败也不要紧,这样会使孩子在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能使孩子的个性逐渐凸显出来。

(2)伸展孩子个性的方法

①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②容纳孩子不同的看法或主张。

③不要因为孩子的构想或计划不太成熟加以否定。

④要鼓励孩子尝试。

5.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1)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看法:当孩子对某些事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时,即使不成熟,或者与家长的见解相悖,也不要轻易地加以否定,家长不妨坐下来听听孩子陈述的理由,也许他也有自己的道理,然后,家长再提出见解,让他自己去比较一番。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好学深思的好习惯,不会盲目地听从他人的意见。

(2)引导孩子自己思考的方法

①耐心对待孩子的提问。

②不要打击孩子提问的积极性。

③让孩子旁听或参与大人的讨论。

④经常提一些问题让孩子思考。

专家提示:

家长能够给予孩子财产,但不能将成功留给孩子,成功只能靠孩子自己去争取,所以家长不能以自己之好恶,而压抑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性。有些家长在看到孩子不符合自己的理想,或不符合自己为孩子设计的目标时,竭力逼迫孩子,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第七章 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