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这样喝最健康
10877600000009

第9章 8、老人应该如何喝水

喝水对老人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老人及时补充水分,不但能够保持肠道通畅,改善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有助肝脏和肾脏代谢,还可以提高抵抗力,增加人体预防疾病的能力。

简单来说,老人喝水需注意以下几点:

(1)老人喝水要“主动”

生活中,许多老人会因“不渴”而不愿喝水,身体常处于一种轻度脱水状态而不自觉。如果体内经常脱水,势必会使血液粘稠度增大,血流缓慢,极易导致心脑血管血栓的形成,酿成不良后果。因此,老人喝水要“主动”,不能等到口渴了才喝水。

(2)老人清晨喝水功效好

经过一夜睡眠之后,体内的水分会随着尿液、汗液和呼吸而大量丢失,血液会变得粘稠,血液容量降低。这就给冠状动脉为心脏供血制造了困难,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血液供应不足引发的病症。因此,心绞痛的发生时间多在早晨,如果在早上起床之后能及时喝一杯水,就能达到补充水分、降低血液粘稠度的目的,可以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生。

(3)老人睡前喝水功效好

许多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尿频的老人,害怕夜间起床过于频繁,养成睡前尽量不喝水的习惯,这是非常危险的。睡前过度控制水分的摄取,会造成血液中的水分不足,很容易产生血凝的现象,引起脑梗塞或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此外,研究发现,老人睡前饮水有益于防止冠心病、缺血性中风等。

(4)老人锻炼、洗澡后喝水要“小口”

老年人在锻炼、洗澡后,需要补充适量水分,但要注意喝水方法。首先,老年人在运动和洗澡后要先休息一下,因为这时候,老年人的心脏跳动强烈,如果喝水,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尤其是有心脏病的老人。在心脏跳动感觉稍微平稳时,可以开始缓慢、小口、多次地喝温开水,每喝的一小口的频率最好能大概保持与心跳频率相近。这样,心脏可以有规律、平稳地接受并推动喝入水分的吸收。

(5)老人高温出汗后喝水要循序渐进

老人在高温出汗后,不能一次性大量饮水,否则容易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高温造成的大量出汗会使身体丢失很多盐分,如果再大量饮水,则会稀释血液中的盐分并增加出汗,进一步加重“口渴”的感觉。大量出汗时,人体胃肠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吸收能力差,大量饮水易在胃肠道里积聚,使老人感到闷胀,并会引起消化不良。正确的做法:老人最好先用水漱漱口,润湿口腔和咽喉,再喝50~100毫升淡盐水(100毫升水加食盐2克);休息30分钟后,再增加喝常温(25℃左右)的白开水。

(6)老年人喝水要“多样化”

老人不能只喝白开水。如炎炎夏日出汗多,大量出汗不仅会使水分丢失,也会随之丢失很多矿物质,如钠、钾、氯、镁、钙、磷等,如不及时补充易致疲劳、烦躁、肌肉痉挛,身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老年人除了喝白开水或淡盐水,还应多喝新鲜果汁、蔬菜汁、牛奶、豆浆、淡淡的茶水等。

温馨提示

老人睡前饮水应注意饮用易被人体吸收的清水,很多老年人习惯喝茶,其实茶有利尿作用,反而会排出比喝下去更多的水分,造成反效果,不适合在睡前饮用。此外,老人最好在床头放一杯水,每次上完厕所后就补充水分。而且不仅是睡觉前,在沐浴前最好也先喝一杯水,因沐浴容易流失水分,以免体内因长时间沐浴缺乏水分造成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