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村建筑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都是国内罕见,它奇迹般地保留了这种已近消失或者已经发生改变的中国传统农村聚居全貌,被游客、学者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村庄”、“古民居建筑的宝库”。
西递是安徽黄山市黟县的一个村庄,坐落于黄山南麓,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在这个地方保留着众多的古老的建筑。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递历史民居
西递古村落位于黟县东南一峡谷地带,为胡姓聚族之地,四面环山,村前一湖一牌楼,湖美不及宏村,牌楼巍峨,美不胜收。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867~904)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因此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座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西递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1578年)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为临街亭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此外,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璧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且“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承志堂徽派木雕
在西递古民居中,承志堂最为杰出,它由清代盐商建造,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承志堂气势恢弘,工艺精细,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
绕村而成的水系
西递村中的水系是依牛的形象设计,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牛肠”在流入村中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过滤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再次过滤流入河床。如此水系,又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
延伸阅读
徽派三雕
徽州三雕是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是古徽州人民聪明才智的艺术结晶,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徽派三雕主要用于民居、堂、庙宇、园林等建筑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徽州三雕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雕刻粗矿、古朴,一般只有平雕和浅浮雕,借助于线条造型,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清代雕刻细腻复,构图、布局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空效果,有的
空层次多达十余层,亭台楼谢,树木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玲剔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如生,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