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俗文化大观(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6700000071

第71章 宴饮之礼

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些饮食礼仪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

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讲究民以食为天,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饮食礼仪是饮膳宴筵方面的社会规范与典章制度,餐饮活动中的文明教养与交际准则,赴宴人和东道主的仪表、风度、神态、气质的生动体现。现在的生活中我们的一些习俗还是在坚守着古代的传统。

宴饮礼仪

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赴宴守时守约;抵达后,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见介绍,听从东道安排,然后入座。

座位的排法

排座次是整个中国宴饮之礼中最重要的一项。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地位高、辈分高的人坐在对门的位置(上座),称为首席。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首席未落座,其他人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其他人都不能动手。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然后再饮。

菜肴的摆投

在古代饭桌文化中菜肴的摆投也有规则,凡是陈设便餐,带骨的菜肴放在左边,切的纯肉放在右边。干的食品菜肴靠着人的左手方,羹汤放在靠右手方。细切的和烧烤的肉类放远些,醋和酱类放在近处。蒸葱等伴料放在旁边,酒浆等饮料和羹汤放在同一方向。如果要分陈干肉、牛脯等物,则弯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

上菜的时候,要用右手握持,而托捧于左手上;上鱼肴时,如果是烧鱼,以鱼尾向着宾客;冬天鱼肚向着宾客的右方,夏天鱼脊向宾客的右方。

用饭的礼节

作为客人,要检查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搓饭团,不要把多余的饭放进锅中,不要喝得满嘴淋漓,不要吃得啧啧作声,不要啃骨头,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盘碗里,不要把肉骨头扔给狗,不要专据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不可以大口囫囵的喝汤,也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调和菜汤,不要当众剔牙齿,也不要喝用来做调料用的肉酱。

如果有客人在调和菜汤,主人就要道歉,说是烹调得不好。如果客人喝到酱类的食品,主人也要道歉,说是备办的食物不够。湿软的肉可以用牙齿咬断,干肉就得用手分食。吃完饭,客人应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的碟子,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

延伸阅读

贾府宴饮

《红楼梦》里描述了贾府一次中秋赏月的宴饮活动:“凡桌椅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上面居中,贾母坐下。左边是贾赦、贾珍、贾、贾蓉,右边是贾政、宝玉、贾环、贾兰,团圆围住。”宴会在圆桌上进行,座次仍是“尊卑有序”、“长幼有序”。贾母是“老祖宗”,在上面居中坐下。贾赦是大房,所以居左;贾政是二房,所以居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