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俗文化大观(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6700000039

第39章 腊月二十三,欢喜过小年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中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均行“祭灶神”的仪式。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是开始为过大年(腊月三十)而紧张准备的日子。民间从这一天起,似乎每天都有具体的活动,一直到除夕止。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小年祭灶

祭灶是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小年这天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人们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送灶。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小年扫尘

扫尘又称扫年,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是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因“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小年吃灶糖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旧时,每当腊月二十日过后,孩子们就唱起了上面的歌谣,并且盼望着大人们快些买回糖瓜来。

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不厚,很受孩子们的喜爱。

延伸阅读

扫尘的由来

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喜欢阿

奉承、爱搬弄是非。一次,三尸神向玉皇大帝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也乘隙飞下凡界,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三尸神的行为被灶君发觉了,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告诉人们,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