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元节”,俗称“七月半”、“鬼节”。因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因此也被称为盂兰盆斋、盂兰盆供。
在中国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民间有中元法会、拜三官、盂兰盆会、烧法船、祭祖、放河灯、点莲花灯、送面羊等民俗。民间又把这一天叫“鬼节”,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追思。
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元节因盂兰盆会又称盂兰盆节。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便需要颂经,布绝食物给亡灵。僧、道、俗对这个节日意义的解释各有侧重,佛教徒每遇此节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
烧包
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和七月半送祖的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纸钱,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放焰
七月十五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
大拜拜
七月十五日下午,大家便开始准备黄昏的大拜拜。祭坛上各种牲礼及水果摆上几百盘,杀猪几十条甚或几百条,米谷整卡车,鱼山、肉山耸立着,极尽铺张能事。另请和尚或道士登坛作法诵经,引渡孤魂野鬼,回归天地,有时也上演钟馗捉鬼等民间戏曲。
抢孤
因为七月鬼魂群集,为了怕它们流连忘返,所以有人发明此活动。据说当鬼魂看到一群比自己还要凶猛抢夺祭品的人时,会被吓得逃开。所以在这一天,在普度的广场上搭起高丈余的台子,上面放满各式各样的供品。普度完毕,主持人一声令下,大家就蜂拥而上抢夺,不过这一活动常因为没有秩序易造成伤亡。
延伸阅读
祛邪魅佑平安的钟馗
在唐玄宗登基那年,钟
赴长安应试,取为贡士之首。殿试时,奸相卢
进谗言使其落选。钟
抗辩无果,激愤难当,怒撞殿柱而亡。皇上以状元礼葬其于终南福寿岭,并以妒贤之罪发配卢
至岭外。
有一年春天,唐明皇到武
山后久病不愈。一日睡梦中见一小鬼,偷了杨贵的紫香囊和自己的玉笛,上蹿下跳,绕殿而奔。这时,一位相貌奇异,头戴纱帽,身穿蓝袍、角带、足踏朝靴的壮士将小鬼撕扯一番,吞食。他对唐明皇说:“我是终南山下阿福泉进士钟,因状元落选愤恨而亡。因念皇恩,今誓与陛下除尽天下之妖邪。”唐明皇梦醒后很快病愈,于是画师吴道子按照梦境绘成《钟
赐福镇宅图》,封钟为“赐福镇宅圣君”,批告天下,一年四季遍悬钟像,以邪 佑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