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俗文化大观(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6700000113

第113章 中国结

中国结,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因为其以“结”为基本结构形式,外观对称精致,亦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在中国民间广泛流行。

中国结是一种古老的编织艺术,一根根五彩的丝线,悬垂在居室四周,古朴而风情流转。自然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吉祥漂亮的中国结,既为主人祈福来年的平安富贵,同时也体现着主人不同的个性与审美观念。中国结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

提及中华文明之源,人们常常说起结绳记事,实际上这是“结”在人类发展史上曾有过的另一重要作用。据《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可见,在远古的华夏土地,“结”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意功能,同时还有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结”因此备受人们的尊重。

如今小小彩绳早已不是人们记事的工具,但当它被打成各式绳结时,却复活了一个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中有千千结

宋代词人张先写过“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形容失恋后的女孩家思念故人、心事纠结的状态。在古典文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缠绵情思,人类的情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就有多么千变万化。

“结”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被多愁结绳记事善感的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托结寓意。在汉语中,许多具有向心性聚体的要事几乎都用“结”字作喻,如:结义、结社、结拜、结盟、团结等等。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结”表达,如:结亲、结发、结婚、结合等。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同心结”自古以来就成为男女间表示海誓山盟的爱情信物,又如“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结饰已被民间公认为是表达情感的定情之物。而“结发夫妻”也源于古人洞房花烛之夜,男女双方各取一撮长发相结以誓爱情永恒的行为,有诗云:“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

服饰之结

从先民用绳结盘曲成“S”形饰于腰间始,历经了周朝的“绶带”,南北朝的“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到盛唐的“披帛结绶”、宋代的“玉环绶”,直至明清旗袍上的“盘扣”及传世的荷包(香囊)、玉佩、扇坠、发簪等,无不显示了“结”在中国传统服饰中被应用的历时之久、包罗之广。

吉祥  中国结的取意如同其他中国艺术,多利用形态、谐音而取其意,如用“吉字结”、“馨结”、“鱼结”结合就成为“吉庆有余”的结饰品,以“蝙蝠结”加上“金钱结”,可组成“福在眼前”等。以此类推又延出了“长寿安康”、“财物丰盛”、“团圆美满”、“幸福吉祥”、“喜庆欢乐”等祈福的内涵,被作为民间祝祷的符号,成为世代相传的吉祥饰物。

中国结中还有一类被认为是通神灵的法物,可达到驱邪避灾、镇凶纳吉、却阴护阳等功效,如“吉祥结”、“盘长结”等,这类“结”作为凝聚着神秘宗教观念的护身符,在民间得以广泛应用,并形成一定的传承机制。

延伸阅读

中国结的10种结法

目前中国结的基本结法有10多种,分别为:双钱结:形状像两个中国古铜钱半叠的式样。钮扣结:常用以扣紧衣服,因其功能而命名。

浆草结:其三个外耳就像是

浆草的叶片。团锦结:结形圆满,变化多端,外型似花形。十字结:结之两面,一为口字,一为十字。吉祥结:十字结之延伸,有吉利祥瑞之意。万字结:其结体的线条走向像佛门的标志。盘长结:基本形状就如佛教八宝之一的盘长。藻井结:结构紧凑、华丽,形如古时的天井。平结:以一线或一物为轴,将另一线的两端绕轴穿梭而成。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编委会

丛书主编 何跃青本书主编 海 默 滕英杰出版策划 总 监 制 周广宇丛书编委会 艾灵杰 安玉民 邓占勇 郭爱丽 管 霞 高学森郝凤波 贺建华 胡晏馨 蒋 薇 李 华 刘同彩马淑霞 孙光雨 尚论聪 腾英杰 吴应军 向淑敏杨丽萍 燕小雨 袁婉楠 张静伟 张敬亚本书收录了部分现当代作者的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对艺术的理解,对现实的剖析,对心灵世界的深刻领悟。编者和出版社已通过各种途径向本书中所使用的图片权利人支付稿酬,但仍有部分作者无法取得联系。我们真诚地感谢每一位作者,从尊重作者权益出发,我们对尚未取得联系的权利人表示深深的歉意。我们希望得知本书出版的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能及时奉上稿酬和样书。

联系电话:010-52100401 电子邮箱:bjxwc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