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历代政治演进(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6400000056

第56章 王莽改制

西汉后期,土地兼并、奴婢和流民问题相当严重,最后逐渐演化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哀帝死后,平帝即位,王莽辅政,后来代汉称帝,改国号为新。为了缓和早已激化起来的阶级矛盾,摆脱政治危机,王莽宣布改制。

王莽,魏郡元城人,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莽的伯父王凤,是当时的大司马。王莽平时对伯父恭敬孝顺,所以王凤很喜欢他。王凤在临死的时候曾嘱咐王政君要好好照顾王莽。后来,王莽先任黄门郎,又升任射声校尉。任职期间,王莽非常清廉,礼贤下士,对门客和穷人特别好,众人都很爱戴他。据说,当时王莽常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别人,有时候甚至会卖掉马车接济穷人。王莽不断得到升迁,在他38岁那年,出任大司马。汉哀帝死后,王莽立汉平帝,朝野都很拥戴他。再后来,王莽毒死汉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由王莽代天子朝政。公元8年,王莽篡皇位,开了中国历史通过篡位做皇帝的先河。

王莽上台后,针对当时存在的土地兼并、奴婢和流民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最终,这一场改革将王莽推上断头台。

土地国有、奴婢私属行不通

为解决日益尖锐的土地兼并和奴婢问题,王莽宣布所有的土地全部改称“王田”,不许买卖;天下的奴婢一律改称私属,也不许买卖。结果遭到了贵族、官僚和地主的强烈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破坏新法的施行。同时,那些没有土地的农民,也被断绝了卖身为奴的活路,很多人都牢骚满腹,一时间民怨沸天。三年后,王莽不得不宣布王田和奴婢可以自由买卖。

“五均六筦”露弊端

为了不让大商人和高利贷者随意操控市场,王莽将盐、铁、酒等大宗商业由私营改为国营,史称五均六筦(筦即管,由国家经营之意)。这样做明显是与民争利,结果不可避免地遭到他们的强烈抵制。而山泽收税的规定,又使那些在灾荒年月指望山河湖海求生的百姓们没有了活路。因此,在自然灾害严重的年份,“天下愈愁,盗贼起”因此,五均六筦法阻碍了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而且触犯了所有人的利益。更为重要的是,王莽无力控制那些推行此项制度的人员,致使他们与官府相勾结,共同盘剥百姓,而这与王莽的初衷背道而驰。

货币混乱激民愤

为了削弱汉朝旧族的势力,以及加强对百姓的掠夺,王莽以“托古改制”为名进行了多次币制改革。在王莽掌权的十几年间,王莽先后四次下诏改币,五次重申改革货币的法令,平均不到三年就改币一次。由于多次改币,使得货币种类杂乱,比值也非常不合理。因此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经济混乱。而且每一次新货币都是以劣充优,虽然币面价值不变,但实际价值却不断降低。如此频繁的货币改变,使得“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道”。

义民起,王莽死

王莽改制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反对,引起了社会的混乱局面。这与王莽改制的初衷相去甚远。王莽改制不仅没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矛盾,致使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公元17年,南方大旱,饥民们揭竿而起。公元23年,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一举打败王莽的精锐部队。王莽在混乱中被商人杜吴杀死。

延伸阅读

王莽当权后所用非人

王莽在当政后听不进忠言,任用的人多是拍马逢迎、刻薄寡恩的小人。有一次,他叫大司马允费兴去做荆州牧。允费兴说荆州连年干旱,百姓饥饿贫穷,因而盗贼兴起,自己到荆州后要给百姓发放贷款买耕牛、种子和粮食,减轻他们的赋税。王莽听后勃然大怒,居然免去了允费兴的荆州牧。对于那些置百姓死活于不顾的小人,王莽则信任有加。有一年,关中地区涌进了大批流民,王莽“置养膳官稟食之”,可是办事的官员却将赈济的粮米据为己有,致使十分之七、八的饥民饿死。王莽听说后,就问负责这件事的官员王业,王业则买了米饭和肉汤,拿着去见王莽,对王莽说给饥民吃的都是这个。王莽居然查也不查,就相信了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