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历代政治演进(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6400000057

第57章 周武帝新政

从西魏到北周建立,战事连年不断,人口越来越少。自然灾害频繁,百姓们背井离乡,佛教僧侣趁机吞并土地,使百姓生活更加贫困,也严重威胁着北周政权。在此情境之下,改革政治、取消佛教势力在必行。

周武帝宇文邕,汉化鲜卑人,小字弥罗突,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在位18年,死时仅35岁。

宇文邕是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据说他“幼而孝敬,聪敏有器质”,很得宇文泰的喜欢,常跟身边的人说:“成吾志者,必此儿也”。12岁时即被封为辅城郡公。宇文泰死后,孝闵帝即位,拜他为大将军,镇守同州。明帝即位后,升他为大司空,加封鲁国公。后来,明帝被宇文护毒死,宇文邕即位,是为北周武帝。

北周武帝即位后,政局十分不稳。因为宇文泰临终前,曾委托宇文护辅政。因此,北周的实权一直掌握宇文护手中,因此,当时宇文邕对宇文护十分不满,可是当时宇文护的势力极为庞大,宇文邕不敢流露自己对宇文护的不满,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铲除宇文护。后来,终于寻到机会,设计将宇文护及其子弟亲党杀死。

亲理朝政,百姓拥戴

周武帝即位后大力推行新政。当时,汉族和鲜卑族的民族矛盾极为尖锐。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周武帝极力摆脱鲜卑旧俗,积极接受汉族文化,还广为吸收汉族中的合格子弟加入君王侍卫。这既加强了北周的军事力量,也使民族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周武帝废除了宰相的军事管理权,自己直接控制君王侍卫。大力整顿吏治,执法严峻而公平,北周政治逐渐变得清明。据说,当时清除宇文护的时候,其弟宇文直立了大功。可是宇文直贪婪浮躁,周武帝曾经依法处罚过他,结果他怀恨在心,趁周武帝外出的时候,带兵闯进宫殿,图谋叛乱,结果被君王侍卫队抓获,后被处死。

周武帝还在全国范围内下令废奴,不论官奴私奴,一律释放为良民。没过多久,社会经济就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百姓生活安定,社会秩序井然,国势逐渐强盛起来。周武帝自然获得了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威信也大大提高。

废除佛法,富国强兵

南北朝时,佛教盛行。当时北周人口不到一千万,僧尼却占了十分之一,寺院数量超过一万,占去了大量土地和人口,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收入和兵源。为了扫除富国强兵的障碍,周武帝决定大举灭佛。

当初宇文护还在世的时候,周武帝就曾召集群臣商讨灭佛一事。由于当时佛教已经深入人心,宇文护又是虔诚的佛教徒,因此,每次议事的结果,都是不了了之。

当周武帝诛杀了宇文护,把大权夺回来后,再次召集僧侣、道士、百官讨论儒、释、道三教的问题。据说,当时周武帝高高在上,听群臣讨论三教的顺序后,把儒教列为第一位,道教放在第二位,而佛教则放在最后。当时有些佛教徒没有搞清楚周武帝的真正用意,还很不服气的争论,说佛教应当在道教之上。有些明白点的佛教徒则看透了周武帝的心思,他们认为周武帝这样做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当时说什么风凉话的人都有。

僧侣们的讥讽和反抗更坚定了周武帝灭佛的决心。建德三年,周武帝断然下诏废佛、道二教。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大量佛像、佛经被销毁,佛塔、寺院被收归国家改为俗宅,僧尼还俗……延伸阅读

宇文邕韬光养晦伺时机

宇文邕刚刚即位时,虽然对宇文护的独断专行非常不满,可是他深知宇文护的势力之庞大,因此他丝毫不敢暴露自己的不满,而是时时小心,处处谨慎,事事都按宇文护的意思去做,以迷惑宇文护,好让他对自己不起疑心。

有一次,陈崇和宇文邕去原州,夜里,他执意要回长安,众人都觉得奇怪。陈崇自作聪明,对周围人说晋公今年不利,现在车返回,是因为晋公死了。后来,宇文邕听说后,立即把众大臣召到大德殿,当着众大臣的面把陈崇痛骂了一顿。当天夜里,宇文护就派人逼陈崇自杀了。

后来,宇文邕慢慢地取得了宇文护的信任,宇文护渐渐对宇文邕放松了警惕。十三年后,宇文邕终于找到了机会,设计让宇文护给太后读《酒诰》,趁他不防备的时候,杀死了宇文护,夺取了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