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历代政治演进(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6400000055

第55章 桑弘羊改革

汉武帝刘彻掌权后,一改汉初以来一直奉行的与匈奴“和亲政策”,“廓土斥境”,对匈奴采取强硬措施,导致“府库空虚、财政告急”。解决财政困窘成了汉武帝的燃眉之急。

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大臣。河南洛阳人,出身于商人家庭。13岁时就被汉武帝召入宫廷做了侍中,由此步入朝廷的决策中枢。后来,国家库府余财用尽,财政上发生了困难,汉武帝便委任当时的大盐铁商东郭咸阳、大冶铁商孔仅和桑弘羊负责国家的财税经济改革。这一改革从国家垄断盐铁的经营权入手,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很快就初见成效。三年后,孔仅升任大农令,桑弘羊也被提拔为大农丞。从此,桑弘羊越来越得到汉武帝的重用。后来,汉武帝委任桑弘羊代理大农令,承担总管国家财政经济的重任。在此期间,桑弘羊大刀阔斧,在全国各地推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和酒类专卖等重要政策。

力排众议站得稳

桑弘羊的抑商措施,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当时许多大地主、大商人的根本利益,一大批老官僚对他恨之入骨,不断找机会诋毁桑弘羊以泄私愤。有一年,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汉武帝就让百官去求雨。当时商人出身靠捐米做了官的卜式乘机向汉武帝说桑弘羊的坏话,卜式说国家应该靠租来吃饭,靠赋来穿衣,现在桑弘羊却开办官营工商业,靠贩卖货物求利,这样做既违背了祖宗的法规,又违背了天意,所以老天爷才不下雨。要是把他烹了,天就下雨了。结果汉武帝没有听这些人的话,依然重用桑弘羊,后来又任命他为御史大夫,辅助丞相处理国家政务。

舌战群儒论盐铁

汉武帝去世后,刘弗即位,是为汉昭帝。由于汉昭帝年幼,汉武帝临终时托命大将军大司马霍光、车骑将军金日、左将军上官桀、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五人共同辅政。后来霍光独揽大权,而且主政思想和桑弘羊相左。霍光为了打倒长期掌握财经大权的桑弘羊,就以“问以百姓疾苦及施政教化”为由,召集郡国所举贤良文学六十多人来到京师长安,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盐铁会议”。会上,各郡国的贤良文学代表民间向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及其下属质询当时的经济政策,全盘否定汉武帝的一系列政策,坚决请求罢除盐铁酒肆均输,双方由此展开激烈的论战。面对众儒生的唇枪舌剑,72岁高龄的桑弘羊从容应战,坚持盐铁官营是国家大业的观点,于金銮殿上舌战群儒。

燕王之变受牵连

桑弘羊对霍光的掌权本就不服气,想替自己的子弟谋官又遭到霍光的拒绝,因此对霍光的意见更大了。上官桀本来在武帝时就已官至太仆,地位比霍光高,对霍光的掌权也看不顺眼。后来,上官桀的孙女通过召帝的姐姐鄂邑公主的关系,入宫被立为皇后。上官桀父子为答谢鄂邑公主,就要求霍光封鄂邑公主的情夫丁外人为列侯,霍光没有答应,他们之间开始发生矛盾。这样,在他们三人之间,就形成了对立的两派,桑弘羊与上官桀联合起来,共同反对霍光。

后来,皇族内部发生了一场争夺帝位的斗争。汉武帝的另一个儿子燕王丹想废掉皇帝,桑弘羊也参予了这个阴谋。结果事情败露,桑弘羊受到牵连,全家被灭族。

延伸阅读

是非功过争议多

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桑弘羊所实施的一系列理财措施确实收到了预期效果,解决了国家的财政危机,为旷日持久的汉匈对决提供了经济保障,大汉王朝因此才能将抗御匈奴的战略方针进行到底。从这一点来说,桑弘羊确实是汉代的“富国名臣”。

然而,桑弘羊生前死后都被不少人称为“言利小人”和“聚敛之臣”而饱受非议。《汉书》不为他立传;司马光诟病他“不加赋而国用足,不过设法以阴在民利,其害甚于加赋”;苏辙则说他“法术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