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58800000034

第34章 祈祷万福的中和节食俗

中和节是传说中黄帝诞辰的日子,也是炎黄子孙共同的节日。中和节的食俗反映了广大民众对春雨的企盼,同时也反映劳动人民祈求身体健康的美好愿望。

中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也称中和节。中和节的历史也很久远,元朝时有很多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各种民俗活动的记载。关于中和节的食俗,清末的《燕京岁时记》载:“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

中和节吃烙饼

中国民间在中和节之日有吃烙饼的食俗,这种食俗又被形象的称做“吃龙鳞”。烙饼一般比手掌还要大,其形态很像是一片龙鳞,很有韧性。烙饼里面还能卷很多菜,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用刀切成细丝,再配几种家常炒菜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烙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面酱等调料,滋味鲜香爽口。

中和节吃撑腰糕

江南水乡在农忙伊始的早春二月,历来有“二月二,吃撑腰糕”的传统习俗,且流传甚广。这种嫩黄香糯的油炸年糕片,吃下肚里,可以健身强筋、不伤腰部,撑腰糕的名字因此而来。撑腰糕一般有两种吃法:一是用隔年年糕切成薄片,放在油锅内煎得嫩黄,吃油煎年糕;一是用糯米粉将红糖拌和后蒸成糕,上面再撒些桂花,入口松软、香甜,美味可口。俗传:“吃了撑腰糕,一年到头,筋骨强健,腰背硬朗。”

此外,撑腰糕还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糕”与“高”谐音,其中就有长寿的意思,反映出劳动人民祈求身体健康的美好愿望。明代蔡云曾对此俗作过生动描绘:“二月二日春正晓,撑腰相劝啖花糕。支持柴米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牢。”还有一首《吴中竹枝词》写道:“片切年糕作短条,碧油煎出嫩黄娇。年年撑得风难摆,怪道吴娘少细腰。”

中和节吃猪头肉

中和节的另一道传统食品就是猪头肉。自古以来,人们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另据宋代的《仇池笔记》记录的一个故事:北宋节度使王金斌奉宋太祖之命平定巴蜀之后,甚感饥饿,于是闯入一乡村小庙,却遇上了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金斌大怒,欲斩他,哪知和尚全无惧色。王金斌很奇怪,转而向他讨食,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为此赋诗曰:“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桨浇。红鲜雅称金盘汀,熟软真堪玉箸挑。若无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王金斌吃着蒸猪头,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甚是高兴,于是,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后来,猪头肉成为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

二月二吃爆米花的传说

相传武则天做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召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俗,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黄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