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的性格:布衣读《资治通鉴》
10857200000068

第68章 托孤事大

创业和托孤之间,我以为同样兹事体大,如果身后所托非人,不但先前辛苦拼下的一点基业要破落干净,且还害了子孙性命,倒不如置身草莱,混一口粗茶淡饭来得安稳。明建文帝初立时,朝无可辅之人,朱元璋也真是,杀人杀红了眼,连个可靠的人都不给孙子留下,所以才有燕王之变。设若徐达或者刘基,有一个人遗存下来,事情也不至于如此。

刘邦向吕后交代后事,就托了周勃这人,“安刘者,必勃也”。周勃虽憨,但为人不鬼,可靠,其智虽不足制止变乱的发生,但却可以力挽狂澜,替刘家保住天下。所以说,英雄也不是乱英雄,不但自知,还知人,要凡人,能自知算是智慧了。

东魏权臣高欢,从托孤一事看,也算是半个英雄,尽管他的儿子们一个比一个禽兽,但这无损老子的才智。高欢病重时,对儿子高澄说:“侯景这人专制河南已经十四年,常有飞扬跋扈之志,只有我能镇得了他,你怕是不行。我一旦逝世,千万不要马上发丧,免得侯景代借机发难。库狄干鲜卑老公、斛律金敕勒老公,这两个人很正直,终不会有负于你。可硃浑道元、刘丰生,远来投我,必无异心。潘相乐本是道人,心地和厚,你们兄弟当得其力。韩轨为人直爽,对他应多担待点。彭乐是难得的心腹之人,对他应多加防护。朝中可与侯景匹敌的,只有慕容绍宗一人,我故不贵之,留以遗汝。”高欢耍了一个政治手腕,让高澄恩结慕容绍宗,以得其死力,所谓谋贻子孙者,大概就是如此了。

高欢对侯景的判断相当准确,梁太清元年(547)正月初八,高欢病逝。仅五天之后,侯景就发动叛乱,同年三月,投降南方的梁朝。信佛的梁武帝不听众人的反对,也是贪心作怪,要借机打过长江去,于是收留了侯景,并委以要职。可是侯景此人,正如高欢所料,天生的脑后长反骨,好心的梁武帝没得到好报,公元548年八月,也就是降梁一年后,举兵作乱,549年攻克建康,将梁国的开创者梁武帝萧衍俘获,并饿死台城。

高欢用慕容绍宗之故智,也被唐太宗李世民师法。李世民知道李勣此人可以托孤,疾甚,对儿子李治说:“李勣有才智,但你与李勣无恩,恐不能怀服。我现在故意将他赶出朝廷,外放叠州都督,如果他立即动身赴任,一刻不留,我死之后,你即授以仆射之职,亲任之。如果他徘徊顾望,不肯前去,你立即杀了他。”

李勣也是脑子灵光的人,受诏当日,二话不说,家也不回,直接赴任去了。可是李勣后来确有负李世民所托,史书上说,“太宗以机数御李世勣,世勣亦以机心事君。”唐高宗李治要立武昭仪为皇后,同是顾命大臣的褚遂良极力反对,而且也产生了效果。李治举棋不定,征求李勣的意见。李勣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就是如此不负责的一句话,“上意遂决”。设若当时李勣和褚遂良站在一起,稍稍坚持一下,历史可能就会改写,也可能就不会出现后来的武周一事。

李勣,原名徐世勣,入唐赐姓李,后避太宗讳,改名李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