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的性格:布衣读《资治通鉴》
10857200000059

第59章 骑兵兵种

马政是汉朝一项极重要的政策,也成为后继王朝的“基本国策”。而马政建设,为骑兵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创造了条件。中国历史上何时出现骑兵部队,多数人认为当上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而将骑兵部队运活,则当推秦将白起。

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2至公元前260年,整整打了二年,最终以赵军的全面失败而告终。双方的指挥官是白起和赵括,成语“纸上谈兵”至此产生。这个成语后人用得轻松,其实代价最为惨烈,是用四十万赵军的性命换来的。当赵括很听话了进入秦军的口袋阵地后,白起拿出了二个杀手锏,先是派二万五千多轻骑作侧翼迂回,一举切断赵军的后路,紧接着派出五千轻骑兵,切断敌人的粮道。进退失据,又无粮草,赵军不亡何待。

不过,白起还只是将骑兵作为主力兵种——步兵的有力配合,而真正将骑兵作为独立兵种运用的,则是西汉名将卫青。

汉初,我军吃尽匈奴骑兵的苦。公元前202年,汉匈的白登山一役,高祖刘邦被冒顿三十万铁骑合围在平城白登山,而行动迟缓的汉军主力还在勾注山那边作蜗牛爬行。只见白登山城外,东面是一色的青马,西面是一色的白马,北面是一色的黑马,南面是一色的红马,万马齐喑。而汉初,刘邦想用四匹颜色一样的马来拉车都找不到,大臣出门只得坐牛车。一匹马价格高达一百两黄金。在当时,普通人家积财千金,算是富贵了。

汉廷受到强烈的刺激,所谓和亲,不过是赔美女赔钱。因此,着意加强马政建设,一门心思要培养起自己的骑兵部队。

汉初沿袭秦制,在西北边境设立养马苑,也就是军马场,共有三十六所,养马三十万头。皇帝亲派侍卫充任苑监,手下工作人员达3万。这些养马苑直接归中央的太仆寺管,不受地方节制,最高养马长官是太仆,九卿之一。但养马的费用奇高,据说,一匹马所用的粮食相当于12个士兵的口粮。于是,文帝采取晁错的建议,“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所谓车骑马,就是战马。民间养马一匹,可以免除三人的徭役。而当时的制度,九等爵位以上的人,才可拥有一人免徭役的特权,由此可见国家扶持养马政策的力度之大。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至武帝初年,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中央政府仅在长安地区的养马量就多达四十万匹,而赛马会竟然不让牡马参加。民间养马量也惊人,仅公元前119年那一战,也就是李广参加的最后一战,民间私从出征的马就达十多万匹。

汉武帝还给民间提供良种母马,促进马的“优生优育”。母马可以呆在养马专业户家里三年,三年一还,条件是到时收利息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所养的一头小马,政府只占其中的十分之一,十分之九归养马人。为夺取良种马,汉武帝还和西域的大宛干了一架,目的:汗血马。

养马之外,汉武帝着力骑将的培养。在北军(当时中央有北军、南军),增设八校尉,其中屯骑、越骑、长水、胡骑四校尉,即是专门为训练骑兵而设。又增设羽林骑,召募西北六郡(陇西、天水、安定、上郡、北地、西河),擅长骑射的良家子及军士子弟担任,一方面充作侍卫,一方面作为培养骑兵将领的人选。

马有了,骑马的人也有了。于是,公元前139年,卫青被任命为车骑将军,率军一万,从上谷郡出发,进击匈奴。卫青长途奔袭2000多里,越过现在的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进抵鄂尔浑河沿岸的龙城,斩获七百多人,凯旋而归,从而拉开了骑兵作为独立作战兵种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