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的性格:布衣读《资治通鉴》
10857200000051

第51章 谏臣的担当

风调雨顺与狂风暴雨,一个吉祥一个狰狞,大自然如此,个人和国家也一样。一个人不可能不犯错,一个国家不可能样样政策都好。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好友是在悬崖边上能够拉人一把,这个好友就良心大大的有。国家的“良心”却是诤臣,政令有偏差,敢抬着棺材进谏,把国家拉回正轨,此便是谏臣的担当。

唐德宗时,有个叫阳城的人,自进士及第后,隐居中条山,与弟阳智、阳域一起,过着简朴的耕读生活。阳城自律甚严,是当时有名的处士。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因宰相李泌所荐,征为谏议大夫。阳城未至京师,因其名声,大家都想一睹其风采,认为凭阳城的为人,一定死于谏职。当时,朝廷的谏官们纷纷进言的,皆是琐碎之事,德宗非常厌苦。阳城到达京师后,却什么事也不做,整天与二弟及宾客喝酒聊天,大家都感到非常失望,以为是徒有虚名罢了。韩愈甚至作了一篇《争臣论》的文章来讥讽他,阳城也不以为意。

朝中有官员看不下去,想去问个究竟。阳城明白他们的来意,于是来人话未出口,就先被强迫干下几杯酒去。结果是,不是客人先醉倒在地,就是阳城醉卧客人怀中,话自然说不成。这样,在众人不解和异样的眼光中,阳城逍遥了日子,及陆贽一事发生,终于使阳城有了个漂亮的现身。

宰相陆贽因度支使裴延龄的诬陷遭贬,德宗尤怒气未消,朝廷内外都替陆贽担心,以为罪在不测,但没人敢出面替他说句公道话。阳城听说后,拍案而起,说:“不可令天子信用奸臣,杀无罪人。”于是带领拾遗王仲舒、归登、右补阙熊执易、崔邠等守在延英殿门外,上疏论陈裴延龄是奸佞小人,陆贽等人无罪。德宗大怒,要治阳城等人的罪。太子为之营救,德宗才作罢,让宰相劝谕他们回去。八十多岁的老将张万福听说谏官伏阁进谏,便赶往延英殿,大声祝贺说:“朝廷有直臣,天下必太平矣!”

阳城真可爱,不怕人闲话,我行我素,阳城真可敬,敢置死生于度外。而当下中国,谁来当阳城?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是新闻媒体?“焦点访谈”做了一些工作,但远远不够,真正应该把嘴张开的,恰恰是那些政策的执行者们,也就是各级地方的领导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敝政惠政,执行政策者了然於心,也最有发言权。德宗想提拔齐总为衢州剌史,给事中许孟容非常不客气地将皇帝的诏书退了回去,说:“齐总并无殊绩,忽此超奖,群情深骇。若齐总必有可录,愿明书劳课,以解众疑。”诏遂留中。圣旨都敢退回去,许孟容了不得。如若大家都三缄其口,都像开大会一样,把巴子拍得最响,这种情况就有点不妙,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老彭庐山一席话,把自己送进了人生的谷底,结果出现三年大饥荒,刘少奇对毛泽东说:“饿死人是要上史书的”。

彭德怀是开国第一直臣,这勿庸置疑也是要上史书的。前车之鉴,我们不鉴老彭的直言,却借鉴他的荣辱沉浮,养成天下太平间般的沉默与乡愿,这决不是一件好事。鲁迅先生预言“沉默”,直叫人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