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40岁后要懂的120个养生常识
10852700000017

第17章 游山玩水——节假日带着家人去旅游

旅游是一种亲身的体验:体验离家出门的每一步路,感悟大千世界的种种不同。在迷人的山水和朋友般的友情中去体会生命力、创造力的迸发,体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真、善、美。这种体验,将造就健康、完美的人格。

如今,旅游已成为许多人的时尚。不少人在富裕之后,把钱花在旅游上。这反映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追求也有了质的提高。怎样玩得好、玩得痛快,成为一些人的目标追求。不过,大多数人可能认为旅游就是游山玩水,是有钱人的时尚。其实不然也。那么,旅游的意义何在?旅游的实质何在?

其实,旅游和事业紧密相连。“游历”、“游学”、“游宦”这几个词人们并不陌生,这都是由旅游衍生出来的。旅游不仅仅是消遣和娱乐,旅游更是一种学习。可以说,旅游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锻炼的过程、陶冶的过程。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采掘各种各样的知识。通过旅游,可以使我们提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身体,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事业心;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意识。单独旅游,可以锻炼坚韧不拔的毅力扣性格;集体旅游,可以培养团结友爱的品质和相互帮助的团队精神。

有人说,旅游好是好,就是太苦太累。在家百日好,出门一日难。我说这些人是叶公好龙。他们实际上不懂得旅游的乐趣,把旅游简单地看成是游山玩水。比如,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能从所到之地得到一些对自己对社会有用的东西,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阅历。旅行社开展的各种主题游活动,就很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品质,把旅游融人对人的培养、对人的塑造的教育活动中去。

让我们看看宋代大文豪苏辙对旅游意义的“论述”。他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汨没。故坦然舍去,求天下奇闻状观,以知天地之大。”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提并论。的确,旅游是成就人才的非常重要的手段。试问,一个饱览名山大川、眼界开阔的人与一个整天足不出户、孤陋寡闻的人哪一个更容易成才呢?

无论是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一些成功之士同时又是有名的旅行家,如史学司马迁、科学家张衡、高僧法显、地理学家郦道元,航海家郑和、哥伦布、麦哲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的早年旅欧旅苏,有的游遍大江北、长城内外,在革命的生涯中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中国革命事业。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出,所有这些旅游都不只是单纯的旅游,而是和人们的事业紧密联系的。所以,旅游对于我们事业成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旅游不只是单纯游山玩水。只有把旅游和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使旅游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更有魅力。

都市人们对旅游都有不同的定义,有人说,旅游是一种消遣,它可以打发你无聊的假日,让假日变得更有意思;有人说,旅游是增长见识。它可以让你见到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文化资源,让你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有人说,旅游是一种放松。它能够消除你长时间在都市中产生的心理疲劳。其实,每个人的想法都没错,旅游对于每个人起到的作用不一样,定义自然也就不一样。

旅游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须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旅游这一观念。因为现代社会中的旅游不同于古代文人的游山玩水或徐霞客式的旅行和科学考察。它是人类社会中一种不断发展的生活方式。关于这一点,国外一些学者也有同类的叙述。如英国伊什图里金(Estoril)就指出过旅游的性质在逐渐发生变化,这主要表现在:

(1)娱乐旅行概念发生了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只有社会中的富裕的、有闲空的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出国旅行,满足于欣赏外国风景、艺术作品。现在这种概念已完全改变。因为出国旅游者多来自各种不同的背景,对旅游想法很不相同,所好和欲求更加五花八门,在有限的假期内尽量包揽这一切。

(2)现代旅游是闲暇追享的“民主化”。如冬季旅游,过去是少数富人强占的运动;骑马、划艇、射击,是非大众化运动。但是嗜好和闲暇的“商业化”已使这种活动能为一般人所享用。大量的人到国外去参加更为令人激动和更富有外国情调的活动,如登山、滑冰、水下游泳和马车旅行等。

(3)现代旅游发展为“社会旅游”。如英国度假营,既提供传统的旅游胜地具备的一切设施,又不断开辟和发展新的风景区域,组织大群游人观览,建造特别设计的低消费接待设施,并经常就地提供娱乐和其它服务。社会旅游可以把大量旅游者引入偏远和相对不发达地区。

这些性质方面的变化,表明旅游的概念是变化的、发展的,旅游这种特殊生活方式是发展中的生活方式,不论规模、范围、内容和性质都起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