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读家训学家教:家长必修的7堂课
10851300000037

第37章 学问再大也要谦虚谨慎

“家训”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颜氏家训》

“释义”

人们学习是为了以此获得好处。我看见有的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轻慢同辈。大家仇视他像对仇敌一般,厌恶他像对鸱枭一般。像这样用学习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学。

“学家教”

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得到成长和进步。孩子自控能力差,取得成绩和进步以后,很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旦骄傲起来,反而会走向失败,出现波动。对此,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谦虚谨慎,不能在取得成绩以后就飘飘然,不知天高地厚。

德才兼备,才能真正走向成功。取得成绩以后,懂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具备了这种品德,才能从始至终立于不败之地。在学习中,父母要始终让孩子懂得谦逊的道理和重要意义。

1.掌握孩子骄傲自大的三种情况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个人有了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只会满足眼前的所得,失去了向前拼搏的精神,结果是裹足不前。

孩子在学习中取得成绩以后,常常过分炫耀自己,满足已经取得的荣耀。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阅历少,没有一种大局观念,也与他们的自制能力差有关系。作为父母,我们要善于引导孩子保持一份谦虚和谨慎,要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正确评价自己。

生活中,有的孩子考了高分,就向爸爸妈妈报喜,在同学面前炫耀。这的确是一件好事,高兴一下,是很正常的。但是,有的父母跟着孩子飘飘然,不但给孩子许多奖赏,还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一定比其他同学聪明。这些父母不懂得在给予孩子奖励后,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醒他们保持谦虚的态度,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此,父母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让孩子改正自大的毛病,学会再接再厉。

在学习中,孩子不懂得谦虚谨慎,主要有下面三中表现形式。了解这些情况,及其发生的原因,我们就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1)第一种是孩子不懂装懂,自己认为学到了知识。

骄傲自大不只是表现在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身上,有些明明学习不理想的孩子也会发生这种情况。通常,他们不清楚自己是否真的掌握了知识的内涵,或者明明知道自己错了还不承认。无论是哪种情况,这种自大的毛病都不利于他们真正掌握知识,把学习搞好。

对此,父母要引导孩子说实话,学会反省自己。一个人说实话,首先要不欺骗自己,其次才是不欺骗他人。一个人不承认自己的不足,就是欺骗自己,就很难取得进步。孩子出于好胜心强、急于取得成绩,往往想用成绩证明自己,所以有时候不懂也要装懂、没掌握知识也会认为自己学会了。所以,让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诚实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是最重要的。

(2)第二种是孩子在学习上一知半解,夸夸其谈。

孩子学到了东西,但是理解的还不够深入、全面,但是他们喜欢和其他人谈论自己学到的这些东西,表现出很有学识的样子。这种自大的情形也是不谦虚的表现,它的危害在于,孩子不懂得脚踏实地地把学习搞好,只喜欢在人前卖弄,满足于一时的爽快。父母如果不注意帮助孩子克服这种毛病,他们就会成为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学习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认真、塌实学好每一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孩子培养起认真做事的习惯,以后才能以同样的姿态做事,不断取得进步。

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深入理解知识,学会深刻理解问题,不能满足于一时的表现欲望。具体来说,父母可以让孩子尝试着独自完成一件事,当他们只注重形式,不能把事情做的圆满时,就要告诉他们做事必须掌握重点,不能只满足于一些表层、皮毛的东西。

(3)第三种情况是孩子确实取得了成绩,但是他们停止了进取的决心,开始躺在成绩上睡大觉。这是我们最常见的骄傲自大。

孩子在学习上停下来,不再继续努力,是自满的典型表现。这种孩子往往缺乏对事物长远的考虑,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喜欢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对此,父母要让孩子意识到,成长是一个过程,必须始终跟随时代的脚步前进,学会在新的知识中发现更加广阔的天地。

2.谦虚谨慎的人能够做大事

“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过于自满就会对个人成长带来损害,只有保持谦虚谨慎才对自己有益。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牛顿也曾经说过:“我不知道人家怎样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的小孩子,偶尔拾到一片较为光滑的圆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发现。”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学习各种知识的最佳时期。这时候,他们应该像海绵一样,饥渴地吸收知识,像大海那样“有容乃大”。如果孩子不懂得保持一份谦虚,取得成绩以后就狂妄自大、不思进取,那么他们在学习上就会停滞下来,就不能继续前进了。所以,只有谦虚谨慎,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在日后成就大事。

事实上,谦虚是有雄心、有大志的表现。一个怀抱雄心大志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谦虚的人。只有能够从整个历史的长河中,从整个伟大的革命事业中恰如其分地估计当前既有的成就,才能正确评价自己,面向未来。

生活中,有许多孩子因为一时取得好成绩就骄傲了,不谦虚了,结果最后成绩又开始下降,走向了失败。相对于现在的学习来说,孩子未来步入社会以后的挑战才更艰巨,如果现在不养成谦虚谨慎的品质,那么日后就容易在成就面前自满、固步自封,很难做出卓越的成绩。古往今来,多少斩露头角的青年在骄傲上面栽了跟头,实在数不清了。他们由于过于自负,目空一切,最终在事业上夭折了。这些教训都是非常深刻的!

我们之所以一再强调“谦虚谨慎”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是因为“家教”本身始终贯穿于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会对他们未来的人生产生长久的影响作用。所以,“家教”本身不是一时一刻的事情,而是关系到孩子一生幸福的大事。

话说回来,谦虚谨慎还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反映。一个谦虚谨慎的人能够时刻对未来保持警惕,保持时刻接纳的姿态,而不是狂妄的拒绝。孩子处于增长见识的阶段,只有保持一份谦卑,才能学到更多东西;一个人懂得谦虚,才能象大海一样处在下风,最终成就自己的伟大,办成大事。

总之,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和强大的升学就业压力,孩子想要使自己在未来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持续不断地推进自己的学业进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能保持谦虚谨慎,沉溺于一时的炫耀和虚荣,只能丧失美好的发展前景和成长进步的机会。在这里,父母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让孩子收敛自己的内心,学会保持谦卑的姿态,从而成为一个懂事的人,成为一个办大事的人。

“专家建议”

1.培养孩子对夸耀保持戒心的性格。

一个人只有不过于夸耀,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时刻取得进步。孩子自控、自制能力差,无论是对来自内心的炫耀,还是来自外在的追捧,都缺乏足够的鉴赏力。所以,孩子取得成绩以后,父母要引导他们克制内心洋洋自得的念头,受到别人的赞赏时也要懂得提醒自己保持谦逊的品格。对夸耀保持戒心,孩子才能不断长进。

2.不断帮助孩子确立新的目标。

成长的道路是渐进的过程,每天、每时都要有新的目标。取得成绩以后,最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身心,开始下一个冲刺。对孩子来说,不断长进的重要含义就是随着时间的脚步前进,不能在取得成绩以后停滞下来。在这里,父母要帮助孩子确立新的目标,让他们不断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