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延寿10年的健康习惯
10850400000096

第96章 烹调的温度还是低点好

炒菜离不开油脂。在用旺火爆炒菜肴时,原料一放入锅内,往往锅边就会窜出许多火苗,或者在旺火中颠锅、翻拌时,也常常会锅沿冒出火苗,这种现象被厨师称为“飞火”。在影视剧中,那些所谓的超级大厨把锅与铲把玩在手中,锅里还时不时地会蹿出大火,人们似乎觉得只有这“飞火”才是高超技艺的表现,并大加赞赏。厨师们在烹调时,往往将“飞火”当作正常现象,有的家庭主妇也把它当作一种高超的技艺来欣赏,一家男煮夫们比女同胞们更会“飞火”炒菜,让女同胞们羡慕不已。

“飞火”虽然增强了做菜时的观赏性,但从营养学的角度讲,“飞火”烹调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因为,由“飞火”烹制的菜肴常常有一些油脂燃烧后产生的焦味,虽然菜色更加诱人,但这种燃烧后的残留物被人吃了以后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具有影响人体正常生长发育、降低生育能力等副作用,而且,有可能引起体内某些组织器官的癌变,对身体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飞火”越严重,菜被烧焦的部分就越多,产生的残留物就越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就愈大。

因此,我们在日常的烹调中,应该尽量避免这种“飞火”的产生,认清“飞火”对健康的危害,更不应该把“飞火”看作是一种独特高超的技艺来大加赞赏。在烹饪中一旦遇到“飞火”现象,不必慌张,镇定思考解决办法,应该立即想方设法来灭除“飞火”。这时只需将锅迅速离火,及时将锅盖盖严,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即可灭除“飞火”。

此外,为了使油脂在烹饪过程中较少地生成油烟,应将油温控制在200℃以下。不宜用温度过高的油来烹制菜肴,不能把油锅放在火上空烧。因为锅内油层的表面总是或多或少有一层水蒸气的存在,这层水蒸气可起到一定程度的隔离空气的作用。锅内的油温不会陡然上升,就会对高温下的油脂起到保护作用。如果锅内温度已达到所需油温后,不及时投放原料,则会使油温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油烟大量生成,过高的温度会使油的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容易使油脂的质量迅速变劣,并且损害人的身体健康。

炒菜时,不要把煤气开关拧得太小。一些人为了节约煤气,常常在做菜时把开关调得非常小,其实,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达到节约的目的,反而会浪费更多的煤气。因为把煤气开关拧到最小限度的时候,会使煤气中的可燃元素处于非白炽状态,造成燃烧不足,这样不但浪费煤气,而且,会产生较多散布于室内的一氧化碳,影响自己和家人健康。

温馨提示

煎、炸等烹饪方法对食品的营养破坏非常严重,众多危害之一就是使食盐中的碘挥发,使碘盐中含碘量和人体实际摄入的量不同。因为煎、炸时需要的油温很高,有180℃左右。而碘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元素,在高温下易挥发,因而,经过油炸高温处理的食盐中,碘的损失率可以达到40%~50%,达不到人体正常需求。因此,如果不改变烹饪习惯,即使大力推广碘盐,人们仍然不能达到足够的摄入量。

在厨房烹饪食物的时候,尽量用蒸、煮、炒等烹饪手段。即使煎、炸烹饪食物,也应尽量使用不粘炊具。因为不粘炊具可以减少食用油用量,保证油温不会过高,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破坏很少,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也较少。

另外,炸、烤的烹饪方法不仅会损害食物的营养成分,还能产生多种有害物质。炸、烤的油温较高,一般在180℃~300℃,在高温下,食物内部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蛋白质类食物产生致癌的杂环胺类物质,脂肪类产生苯并芘类致癌物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环化、聚合、氧化产物,碳水化合物类食品会产生较多的丙烯酰胺类物质,它们也是潜在的致癌物质,对身体危害很大。科学研究证实,食物的烹饪温度越高,产生的致癌物质越多,亦越难被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而低温烹饪方法,如蒸、煮、炖等,是最益人体健康的。因为它的加工温度在100℃上下,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因此,我们应大力提倡使用蒸煮方法来烹饪食物,避免采用高温的烹饪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减少致癌物质的危害,而且有利于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