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绝不是纵容和放任自流。做父母的必须大胆管教儿女,约束他们不正当的行为。要把管教和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二者缺一不可。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小的时候,可以不严格要求,放宽政策。卡尔威特却反对这种观点。他认为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信条。
作为家长,有责任和义务教孩子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大人对孩子的影响是很深的,如果小时候不加管束,那他们自由散漫的观念将会根深蒂固,稍大后再严格,恐怕也救之不及了。
许多父母说:“不准这样!”但他们并非真心如此,孩子知道他们并非认真,因此当家长说“如果你这样,我就……”时,孩子就认定即使事情真的发生了,爸妈也不会照所说的去做。那么,为什么要听话呢?孩子从家长的言行不一致中,知道即使抗命了,父母也只会让步。请记住:姑息绝不能产生顺服!
报章专栏作家安·兰德斯女士讲到,一次她看见一个11岁大的男孩和她母亲在争吵,男孩要吃蛋糕,妈妈说不行,但那男孩不听,吵着一定要蛋糕,而且叫声越来越大,最后还居然咒骂他的妈妈。
终于男孩大吼一声:“你这该死的!”然后抓起一块蛋糕跑了出屋外。这位母亲只有转向安·兰德求教说:“他正在经历这个阶段,每当他这样时,我真的要拿出极大的容忍才能不发脾气。这年头的孩子太聪明了,要教养他们真是不容易,你说是吗?”
安·兰德斯并不同意这种理论,她不同意不重视对孩子进行管教的抚养方式,她如此写道:“我认为这种一味对子女娇纵的理论,乱了方寸的父母所紧紧抓住的一套理论,其实是最有害的。它所造成心理失调、被宠坏了的小家伙,数目之多,简直令人震惊。”
许多家长都以放纵的方式来教育子女,他们误以为管教孩子只会压抑他的个性。结果怎样呢?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守法的精神则落到空前的最低点。
我们来看看卡尔·威特是如何教育小卡尔的。
在小卡尔6岁时,一次卡尔带他去另一个教区的一个牧师家住几天。
有一天吃早点时,孩子洒了点牛奶。按在家里的规矩,洒了东西就要受罚,因此他只能吃面包和盐。
可是,由于小卡尔喜欢喝牛奶,加上牧师家人又为他特地调制了一种牛奶。这简直就诱惑住了小卡尔。可是出于对家规的遵守,小卡尔稍作迟疑后,还是放弃了喝奶的念头。而卡尔在一边却故装没有看见。
牧师家的人着急了,多次劝小卡尔喝牛奶,可他很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我洒了奶,就不能再喝了。”
在万般无奈之下,过于疼爱小卡尔的牧师全家就向卡尔进攻了,他们推测一定是卡尔训斥了孩子。
为了不至于僵持,卡尔让孩子出去一会儿,他向牧师全家说明了理由。
他们听后责怪卡尔:“对一个刚6岁的孩子因为一点点过错就限制他喜欢吃喝的东西,你教育是否过于严格了。”
卡尔只得费尽口舌加以解释,这是孩子自己为了约束自己而做的选择。牧师全家对卡尔的解释还是不相信,于是卡尔只好通过做一个试验来说明事实真相。
过了一会儿,卡尔离开了房间,让孩子与他们独处。尽管他们热情地换上了新的牛奶,但孩子还是坚持说,这是他坚持约束自己而做的选择。
最后,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们只好把卡尔叫进去,孩子流着热泪如实地向卡尔报告了情况。
卡尔冷静地听完后,就给以公正的说法,告诉他这是给他遵守规矩的奖励,并劝他为了散步的顺利进行,必须吃好。
小卡尔听完,才高兴地把牛奶喝了。仅仅6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自制能力,牧师全家都深感不解。
这种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很严格的。但卡尔认为,只要孩子从小养成了习惯,这种严格并不会给孩子以任何痛苦。
在很大程度上,管教是爱的一部分。家长可以管教孩子却不爱他,这其实只能算是处罚;然而,家长说爱孩子,却不管教他,才真令人怀疑。
要认识到管教是从你自己的生活开始。安娜·摩(Anna Mow)说:“多数子女抗拒管教的原因,是因为父母本身在自己的生活上,没有好好约束自己。”如果家长不自律,他们就不可能成功地管教孩子。假设你自己整天坐在电视机前紧紧盯住屏幕,你还能够教导孩子在学校要勤奋学习吗?对孩子有限制,家长自己要先学会自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