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美国妈妈的26堂育儿课
10846700000016

第16章 备受争议的体罚“虎妈”、“斯堪的爹”及其他

孩子的心里话

妈妈,你什么时候学会惩罚我了?

我知道,你觉得“虎妈”很牛。不过太过分了我会不服气!

优秀的妈妈没有肤色的差别和区分,如果说,有一亚裔妈妈在美国一贯崇尚“自由”的教育风尚中掀起了狂风巨浪般的质疑,那么这个人非“虎妈”莫属。“虎妈”以其严厉、传统、东方式的教育方式在太平洋两岸掀起了一场有关“什么是更好的教育”的大讨论。

“中国妈妈更牛”、“虎妈教育大获全胜”的呼声在美国的媒体上此起彼伏,就连杰森这样的职业经理人,以前每天只关心当天的纳斯达克涨跌幅是多少的人,现在也会注目家里订阅的《华盛顿邮报》里“虎妈就像病毒一般迅速蔓延”、“为何中国妈妈更胜一筹?”的书评和专栏。

蔡美儿,也就是“虎妈”,凭借她的《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一书一跃成为美国媒体最为关注的华裔形象,一时间,她的风头甚至盖过了“篮球小子”林书豪。艾米最近天天捧着《虎妈战歌》,认真地研读“虎妈”的“十大家规”。

妈妈们希望自己孩子优秀的心愿是跨越肤色界限的。先把“虎妈”的家教方式放到一边,单是“虎妈”的教育成果就令艾米侧目:索菲亚(蔡美儿的长女)18个月就认字母表,三岁阅读《小妇人》、开始弹钢琴,14岁就在卡内基音乐大厅(Carnegie Hall)弹钢琴。

艾米曾经无数次幻想自己生养出来的小本是一个小天才,能在文学课上流利地背诵名著里的经典篇章,能在算术课上超过华裔的小朋友迅速进行四则运算,能有一天成为学校橄榄球队的四分卫,能有一天做一名律师。可是,回过神看看这个穿着尿不湿满屋子跑来跑去的小本,艾米多少有点失落。三岁的小本勉强能把26个字母的大小写记住,单词认识得也不多,看的书还是画比字多的书,更不可能自己阅读像《小妇人》这样的儿童文学著作了。同样是三岁的孩子,为什么索菲亚能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有一个更高的起点?“如果我们都承认小本很聪慧,那么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艾米这样问自己。

蔡美儿的索菲亚不是一个孤立的例子。还记得小本幼儿园里那个韩裔小帅哥吗?对,就是那个每天都要搭积木、跟爸爸一起骑自行车的亚历克斯。亚历克斯在算术能力、动手能力等很多方面都比同班的孩子发展得更快、更成熟。亚历克斯的爸爸妈妈可是幼儿园的明星呢!每次家长会结束的时候,艾米、杰森和其他家长就把他俩团团围住,讨教“亚历克斯是怎么学会加减运算的”。亚历克斯的妈妈经常说:“孩子三岁就应该立志上哈佛。”艾米和杰森都发现,在美国的亚裔工作很努力,在美国的亚裔父母也都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同为父亲的杰森就没有亚历克斯的爸爸那么有耐心,有的时候就不能坚持陪小本做他想做的事情。看完整本书,艾米觉得跟“虎妈”比起来,自己不但不是一个“好妈妈”,甚至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更不要说成为艾米一心想要做的“超级妈妈”了。

我还记得,在刚来美国的第一个学期,我申请学校一项专门为留学生设立的科研奖学金时,我的儿童心理学教授,也是我的导师在我的申请信上写下了一段对我的评价:“这是一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她在美国的新环境中,勇敢地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确,无论是中国的留学生,还是亚裔移民,他们都努力地让自己在一个新的环境里做到最好,得到更多的认可。究其原因,可能是源自少数族裔多少都有些缺乏安全感,也得益于曾经在激烈竞争下存活的自信。

艾米被《虎妈战歌》里的很多教育思想所启发,甚至是颠覆。比如,“虎妈”坚持让她的女儿完成考试的附加题——因为这是“普通”和“卓越”的区分,是“平庸”和“优秀”的差别;再比如,“虎妈”不允许她的女儿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因为这会给孩子“创造”接触到负面信息的机会。艾米开始后悔没有早一点让小本坚持学点什么,哪怕是画画,或者游泳。孩子当然会叛逆,但是妈妈的坚持是更为关键的。当然,对于“虎妈”的“十大家规”,艾米也不敢完全苟同,就说不让参加同学聚会这一项,她觉得要是孩子没有了同伴的情感支持,即使再优秀也不会觉得人生完整。

经过一番“批判性接受”的思辨后,艾米决定尝试一回做“虎妈”的快感。就从每天约束小本的生活细节开始吧!第一条,小本要强化对字母表的认识和书写。

午饭刚过,小本就被艾米从幼儿园接了回来。艾米一改平时嘘寒问暖的态度,张口就问:“今天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

这让小本都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还在想下午是出去玩还是待在家里搭积木的孩子,第一次感受到“去幼儿园是要学些什么的”。小本摇摇头,好不容易憋出来两个词,“没什么特别的。(Nothing special。)”

“那我们一起复习字母表!”艾米一句话把小本的后备计划全否了。

“A—B—C—D。”小本的小嘴念着字母,左手握着水笔在白纸上画着字母。在艾米看来,小本都是画字母,还不是书写字母。小本一遍遍地练习,越来越熟练,但是距离妈妈新定的书写标准还有一段距离。今天艾米算是下了决心,一定要达到熟练书写的标准。

练习了五遍,小本摆出一副可怜相问妈妈:“什么时候能不练习了?我想看动画片。”

要是平时,看到小本这双澈蓝澈蓝的眼睛,艾米早就允许他自己出去玩了,但是在“虎妈”精神的引导下,艾米决定心硬一回,自己首先要坚持。

“练到让妈妈和小本都满意为止。”艾米给小本提出了要求。她明白,这是小本“优秀”的开始,因为小本满意那是“普通”级别的,而自己满意才是“卓越”级别的。

“我已经很满意了,你满意了吗?”小本指着桌子上画过的五张纸,问艾米。

“还没有,还需要继续练习。”艾米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做一个“虎妈”的潜质的。

小本第一次觉得妈妈的要求是如此难以达到,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写”得很认真了,可是看妈妈的意思,好像还要练习很久。小本今天很听话,对于很久没有练习书写的他来说,偶尔来两次这样的训练也是颇有新鲜感的,但是他也察觉出了妈妈的异常——今天的妈妈看起来好像没有以往那么温柔。

人的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可以通过训练而加强的,我们的小学一节课不超过40分钟,我们的中学一节课可以到45分钟,我们上大学一节课都在50分钟左右,而现在,我们的一节研讨课都是一个半小时没有休息的。这么大一点的小本,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很有限的,很快,他就开始心不在焉地画字母了。

艾米看到小本心不在焉的样子,生气那是一定的了,但是让我意外的是,她对小本说:“你要现在暂时不想练习,那么就站在这里站好,直到你想再练习为止。”顿时,我发现,每一个妈妈心里都居住着一个“虎妈”,只是有没有激活而已,艾米这下一定是动真格的了。

小本索性放下水笔,真的站在一边了,怔怔地看着艾米。

这不就是“罚站”嘛,除了妈妈们美好的心愿不分国界,就连“罚站”这种惩罚方式也是不分种族的啊。小本看着家里的挂钟“滴答——滴答——”地走过,心里想着动画片一分一秒地临近,对眼前的字母表没有任何兴趣。

“妈妈,我能看动画片吗?”罚站的小本压根儿没有意识到在接受这种“惩罚”的时候是不能出声的,更不要说给妈妈提什么要求了。“你要先练习字母表、练习书写。再站一会儿,等一下继续练习。”艾米对动画片的事情只字未提。

“你说要我练字,没有说不让我看动画片的。不要把我的动画片时间剥夺走。(Don't take it away。)”小本找出了艾米的逻辑漏洞。艾米也觉得有些“理亏”,不打算强词夺理,但是要求他在看完动画片之后,继续练习书写字母表。艾米知道她即使有做“虎妈”的心,很多时候也没有做“虎妈”的力。

小本就真的站着看完了一个小时的动画片。这时的他精神好多了,之前的萎靡不振一扫而空。

“妈妈,我练习写字母表了。”小本用左手又拿起了那只水笔,继续“画”字母,虽然书写能力没有什么长进,但是他丝毫不抵触这样的练习,至少今天没有。

艾米看着勤奋学习的小本,颇有些安慰和惊喜,小本还是很爱学习的,愿意好好练字,爱去博物馆看展览,懂得和小伙伴们分享好东西。“如果说,‘虎妈’不妥协的教育理念在今天让小本练习了一个小时的字母表,那么小本在看完动画片后更加认真又应该如何解释?难道真的是罚站起了作用?以往自己的坚持总是被小本的更加坚持击得粉碎,这一次,怎么就能让小本欣然接受?”这些疑问让艾米对“虎妈”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了一番。

“妈妈,这个写得您满意了吗?”可爱的小本拿起一张写满字母的纸递给艾米。

“还不错!你看,是不是比之前的有进步?”艾米拿起小本之前认为满意的那张作品,“更加整齐,大小都一样。小本很有进步。这两张相比,你觉得哪个更好?”

“刚写的更好!”小本如释重负地放下水笔。虽然这个孩子才开始接触跟“学习”有关的事情,还不明白什么是“平庸”,什么是“优秀”,但是看着小本满意的样子,他明白今天达到了妈妈要求的更高、更好的标准。

是罚站起了作用,还是小本开窍了?这是让艾米夜不能寐的问题。如果真的是罚站起了作用,那么是不是应该把虎妈的教育方式进行到底?但是看着那些连大人都觉得苛刻的“十大家规”和可爱的小本,艾米更愿意把今天的满意归结为小本自己懂事。

惩罚,有很多种方式。罚站、惩罚抄写,是很简单、很粗暴的方式。有一种更为有效的惩罚是“剥夺权利”,就是艾米为小本提出的“看完动画片继续练习,不打算继续练习就不准看动画片”。剥夺孩子看动画片的权利,或者剥夺他和小伙伴玩耍的时光,其实也是一种惩罚,通过感受“丧失感”来惩罚。这种惩罚方式,不仅能让孩子意识到做错了事情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而且这样的代价是孩子负担得起的。“少一份快乐”就会“多一份记忆”,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如果罚站是“吃一堑”的方式,不让孩子按时观看动画片也是“吃一堑”的方式,哪一种是艾米愿意选择的呢?“剥夺权利”还有一个隐藏的好处,它可以增强孩子对生活的掌控力,“丧失感”的形成能让孩子对生活掌控得更好——“为了保证我的日常生活的快乐,所以我要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

艾米看着跟爸爸一起读故事的小本,心里有一种“初尝成功滋味”的喜悦,她把小本今天写的、让她最满意的一张字母表贴在冰箱上,提醒着自己,“我也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母亲”,也提醒着小本,“我也可以做得更好”!

艾米知道她不是“虎妈”,自己也成不了“虎妈”。虽然对“虎妈”很多的教育方式还在怀疑,甚至是批判,但是艾米觉得花了17美元买的这本《虎妈战歌》还是很值得的。因为要想让小本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自己首先不能平庸。

儿童心理第十五课:没有必要的“体罚”

在儿童心理学家看来,体罚一直是一种备受争议的教育方式:既有研究发现体罚对孩子成长可能存在积极意义,正如中国古语所说“棍棒之下出孝子”,体罚可以帮助孩子道德内化,及时服从父母命令;更有相当数量的研究证明体罚会对孩子产生一系列潜在的不利影响,比如父母的暴力行为会导致儿童出现心理疾病,等等。

儿童体罚研究专家伊丽莎白(Elizabeth Gershoff)在2002年发表了一篇学术报道。她对88项关于儿童体罚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将与体罚相关的所有可能结果进行了全面的、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在与体罚相关的十一种儿童行为与体验中,唯一正面的影响是体罚可以增强儿童立即服从的行为。而其他十项都是体罚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增加儿童出现的反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阻碍儿童将道德和行为规则进行内化,等等。

伊丽莎白也总结了一组很充分的研究结果,以此说明为什么体罚实际上给孩子带来的是更多的负面影响。例如,体罚这个过程本身并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去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即使体罚能使孩子害怕父母,在父母在场的情况下能被迫服从命令,遵守规则,但是孩子并没有将这些纪律内化于心,当父母不在旁边施加压力的时候,道德和规则对他们完全没有任何约束作用。父母在对孩子施加体罚的过程中,家长自身的情绪往往也会被激化,不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愤怒,因而导致体罚升级成为打骂等暴力行为。孩子也会观察学习家长的这种惩罚行为,导致他们在成人之后成为暴力行为的施与者。这样的理论和实验数据不胜枚举。

但同时,伊丽莎白也谨慎地审视了这些研究结果:这些研究发现并不意味着所有经历过体罚的儿童最后一定会成为“有问题”的成人。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都会作用于体罚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例如家长与孩子的亲密关系,体罚的频率,家长施罚时的情绪控制,体罚与其他教育措施结合。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体罚最终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以及影响的严重程度。

如果体罚是这样的一种不算积极的家教方式,那么为什么人们常常看到市面上或者民间流传着各种关于“黄金棍子出好人”的俗语呢?为什么“虎妈”这样的教育案例层出不穷呢?这是因为个体经验的局限性使得家长很容易把教育中其他方式的效用归功于体罚。比如一个家长既关心孩子、努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又对孩子犯的错误施与体罚,那么他可能把孩子日后的成就归功于体罚,而不是其他有利的教育环境。(这也是心理学研究中很少能发现体罚的“有利影响”的原因。)

对于大多数初为人父母的家长来说,他们并不知道如何用其他的教育方式代替体罚、这些方式会不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因为体罚是最直接、最简单、最见效、最快捷的教育方式。其实还有更多的教育方式有长期并且积极的作用,只是还未被家长注意到而已。

除了横扫中美的“虎妈”式教育,现在还有一种广为流传,同时也颇受好评的教育方式——“斯堪的纳维亚”子女教育方法,也被称为“北欧教育”方法。英国的《泰晤士报》一篇题为《忘了虎妈吧,斯堪的爹来了》(Forget Tiger Mom, here comes the Scandi Dad)的报道介绍了这种以家庭为核心的教育方式。斯堪的纳维亚教育方法的核心是父母双方都把家庭放在首位,争取最多的时间和孩子到户外去活动。当然,这种教育方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北欧高水平的社会福利体系。和“虎妈”的“十大家规”比起来,“斯堪的爹”的成功模式包含以下十大黄金法则:

一、家庭的核心是所有家庭成员:父母不能为了爱孩子而让其他家庭成员迎合他。

二、绝对禁止暴力、喊叫:孩子容易听懂轻声的训诫。

三、迎合其他社会成员:周围环境安静时,请让你的孩子也保持安静。

四、经常和子女到外面玩: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玩泥巴、嬉戏,这有利于儿童健康发展和接触大自然。

五、简单的日常生活对儿童最好:比起上特长班或电脑游戏,散步、游泳、吃好玩好才是最重要的。

六、鼓励孩子去幼儿园,学会和同伴玩耍。

七、孩子在外面比在家里睡得好:白天哄孩子睡觉时,最好把孩子放在婴儿车里推出去散步。

八、七岁之前不教孩子认字:培养学习兴趣比学习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虽然没有从小就学认字,但北欧学生的成绩是全世界最高的。

九、给孩子买高拼装的玩具: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空间认知能力。

十、从幼儿园开始进行性教育:在具有开放性文化的北欧,孩子从六七岁就开始接受基本的性教育。因为这个原因,北欧国家的少女怀孕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