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裴斯泰洛齐著
“作者简介”
裴斯泰洛齐(1746~1827)出生于瑞士,一生致力于贫民救济事业和教育方法的探索,留下了许多著作,给近代教育以不可估量的影响。有许多知名之士访问了他在各地所建立的校园,其中包括福禄培尔和赫尔巴特。
他的应该加以重视的著作有《观察初阶》、《林哈尔与葛笃德》(1781~1787)、《数的直观教学》、《天鹅之歌》(1825年)等。他的每一部著作,与其说是系统性的,不如说是为感情所推动而写的。正因为如此,才感情充沛,敲击人的心灵。
“内容精要”
裴斯泰洛齐从青年时代起就一直怀有使民众彻底摆脱悲惨境地的愿望,救民于水火之中。他最初就直感到,为根本解决民众的悲惨境遇,必须以蕴藏在工业之中的“本质”为依据,然而他却不清楚这本质是什么。他长期苦于自己的力量不足无以实现崇高的愿望。在这种痛苦的心情之下,他严格剖析自己,同时在反复思考,在总结自己决心做教师以后的生活和经验的基础上,终于树立了坚定不移的信念。这就是:以孩子们在纯洁的自然之中共同学习时表现的那种以同情和信任为基础的人类之美,以及以此为立足点去探索民众的教化才可能实现的坚定信念。因此他想“把这个秘诀交给母亲,交给孩子们,交给纯洁的人们”。
“儿童诞生的时刻,就是对他进行教育的最早时刻。从他感觉到自然的印象的那个瞬间,自然就在教育他。所谓生命之新,也就是感受这些印象的能力成熟了,就是已经形成了的生理性幼芽——它是以全部力量和全部冲动开始形成自我的机会——萌发了。这就是希望成为人并已被决定成为人的生物现在已经成熟和觉醒了。因此,一切所谓的人的教育,不过是求助充满盼望和期待的自然之手发展自我的一种技术。”
这样,裴斯泰洛齐发现并确认了若干教育原则,后人继承了这些原则,这些总称为直观原则、生活原则、自己动手原则和爱的原则。他叙述了把这些根本原则具体应用于教学时应如何认识和如何处理。他所发展的新教学法,确为近代教育史揭开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14封信中,最后的两封可以说是研究一般宗教和道德的。
“我不能不谈我整个思想体系的关键部分就结束我的信。所谓关键部分,就是我断定为普遍正确的人类发展上的若干原则,和崇拜上帝的本质是如何联结在一起的。”(第13封信)
于是,裴斯泰洛齐以母子之间的人际关系作为基轴,研究了如何在人的本性中培育对人的爱、对人的感谢和对人的信任,培育其深处所不可缺少的感情,与人类和谐一致的能力。
他的结论是,在婴儿和母亲的自然关系所显示的自我发展的根本特征中,也完全蕴藏有人类对造物主皈依的特有情调的感性萌芽及其本质。
把自我能力的最初觉醒与同样刚刚萌发的因对上帝的信仰而产生的道德感情相结合,在这种母亲的爱和尝试之中,就存在着教学和教育所必须重视的基本立足点。这种确信,正是裴斯泰洛齐继续摸索的一切救济民众的活动的出发点。
在裴斯泰洛齐的眼里所看到的当时的国民教育是违背了这些原则的。所以,他大声疾呼:
“人类啊!人类啊!当对母亲以至对上帝的信赖的感情,同对世界的新现象和其中所有的一切信赖和感情要互相分离的时候,你们必须用一切方法和力量,在孩子的心中一心一意地保持感谢、爱、信赖和服从的感情,上帝就在这些感情中,你们的道德的生命的全部力量就是和保持这些感情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人类啊!当这些感情在婴儿心中萌生的自然根源快要枯死之时,要采取使这个根源复苏的新手段,必须依靠这种世界新现象的刺激与这些感情的结合去培育孩子,去触动他们的感觉。”
唯有这种新方法才是裴斯泰洛齐的方法。那就是把培养道德的感情辅助手段和增长知识的感情辅助手段相融合,通过练习使孩子在一切权利和义务方面独立,即作为公民而自立。
“学术评价”
《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1801年),是以14封书信形式写成的作品,是他在各地建立了学校因而声望日隆时写的,以最完整的形式说明了他自己关于教育的观点,后世评价甚高。该书是历史上最大教育家的代表作,是裴斯泰洛齐教育学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