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武林丛谈
10835400000021

第21章 行香走会以武会友

走会的队伍通常打前锋的是开路叉:三股钢叉无尖无刃,叉头圆钝,穿着许多铁环,舞动时叮当作响。招式有“倒挂金钟”、“怀中抱月”、“风摆荷叶”、“飞龙滚地”等。

行香走会是过去庙会的一种形式,也是武林人士聚会、展示武功、竞技、交友的机会与场合,因此,颇受武林人士重视。

(一)庙会形式知多少

我们通常所说的庙会,指的是每月定期开庙的庙会。这种庙会地点一般设在大庙庙内或小庙附近的街道空地,一定是庙产。开庙之时,做各种买卖的商贩,流动演出的艺人,制作各种工艺品的手艺人,以及拔牙、修脚、剜瘊子、剜鸡眼、相面、算卦等江湖人,云集至此,进行贸易,就如同现在每逢春节在地坛、龙潭湖、白云观、东岳庙举行的庙会一般,是一种集市形式,因此也称“庙市”。到庙会做生意的叫“赶庙会”,去庙会玩儿的叫“逛庙会”。当初北京有名的庙会有东庙隆福寺,西庙护国寺,还有齐化门(今朝阳门)外东岳庙,东便门外蟠桃宫,西便门外白云观,妙峰山碧霞元君庙,崇外花市大街的火神庙,等等。

为了方便生意人“赶庙会”,各大寺庙开庙时间会错开。比如,农历每月逢三(即初三、十三、二十三)土地庙开庙,逢四火神庙开庙,逢五、逢六白塔寺开庙,逢七、逢八护国寺开庙,逢九、逢十隆福寺开庙。白云观庙会是正月初一至十五,蟠桃宫庙会是三月初一至初三,东岳庙庙会是正月初一至十五,三月初一至二十八……

这种庙会,打把式卖艺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把式场、跤场都有自己固定的场子,由寺庙安排,要交租金,而他们“赶庙会”的实质是卖艺或卖药赚钱。这是庙会的第一种形式。

第二种形式是行香走会,这是我要说的。

行香走会的性质是祈禳。人们用耍龙、舞狮、演武,以及跑旱船、扭秧歌、踩高跷等游艺活动娱神、敬神,以祈求丰收、禳解灾祸。它多与佛、道两教的祭祀活动和农村地方供奉的杂神如龙王、娘娘、土地、城隍、仙姑等的祭祀活动结合在一起,而形式则是带有敬神性质的盛装游行。

比如城隍老爷出巡日。农历每年五月初一是旧京师宛平县城城隍老爷出巡日,这一天他还要到复兴门内城隍街(今成方街)的都城隍庙去拜见都城隍。宛平县城隍庙在地安门西大街(今已无存),出巡时,八人抬的敞篷亮轿抬着城隍老爷的神像,前边有铜锣开道,两边高举“回避”、“肃静”的告牌,其后是人扮的牛头马面、判官小鬼、囚徒罪犯,彰显城隍老爷的威仪,表达人们对城隍老爷的敬畏。再后是相随的花会、武会。花会,指的是高跷、秧歌、旱船、跑驴之类;武会又叫走会,才是各武术团体的行进表演。武林人士所重视的就是这个“走会”。除了城隍老爷出巡日,每逢三月二十八,传说中的东岳大帝生日,东岳庙要举行东岳大帝巡游盛典;三月三纪念王母娘娘生日,蟠桃宫要举行游行;四月初八妙峰山金顶要祭祀天仙圣母碧霞元君……这些日子在这些地方都要举行行香走会。

庙会还有一种类型,与宗教并无关联,而是各行从业者祭祀本行业祖师神的聚会。民间有“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的行规。这种庙会可称为行业庙会。比如,梨园行祭祀祖师爷唐明皇,要在前门外山涧口的精忠庙举办庙会;厨行祭祀祖师爷要在花市的都皂君庙举办庙会;铁匠行祭祀祖师爷太上老君要在老君庙举办庙会,等等。每逢行业祖师爷的祭祀活动,各行业从业人员要来致祭,届时也会请花会、武会来表演,以示敬神,但多不游行。

(二)走会的形式和内容

行香走会无论是在上述的大庙会中,还是在乡村地方的小庙会、节庆日,以及求神祈雨、祭祀龙王土地之类的活动中,都要举办这种花会、武会的盛装游行。届时,民众抬着神像,前边开道后边相随的是武术表演和游艺表演。乡镇或城市的主要街道,必要一一走过,路过富商财主的宅门店铺,会有主人出来“打赏”,游行队伍便要在此逗留做表演。

行香走会有组织者,有的是庙会管理方,有的是民间活动的组织者,也有的组织者是政府的社会部门。凡含有武术表演的走会,还必有当地德高望重、门徒众多、势力很大的武师挑头挂帅,为的是有号召力、影响力、公信力,可以一言九鼎,保证走会不出摩擦,顺利进行。

参加走会的武术团体要事先报名,并申报表演项目,由管事的安排表演顺序,表演后分发犒赏。

走会是在行进中表演,而且是集体项目,不同于固定场地表演的路数。表演者在行进中要耍得火暴炫目,声势浩大,才会吸引民众尾随围观。到达“打赏”的固定场地,还要有高超武师上场,显露绝技,以使走会达到一个个高潮。

清末民初,北方地区热衷走会的武术团体有开路叉会、五虎棍会、少林会、红枪会、石担会、六合刀会,等等。这些团体虽称为会,其成员都属于各个武术门派,各有师承,所练武术各式各样,唯走会的路数是所属团体的路数,单由一个掌握这种表演形式的师傅调教。

走会的队伍通常打前锋的是开路叉:三股钢叉无尖无刃,叉头圆钝,穿着许多铁环,舞动时叮当作响。招式有“倒挂金钟”、“怀中抱月”、“风摆荷叶”、“飞龙滚地”等。单人练是叉随人转,人随叉转,还可以飞叉出手。对练更是火暴,空手对叉完全是武术套路。除了三股长叉,还有短叉。短叉一人三只,抛来抛去,如杂技中的抛球、艺术体操中的火棒。开路叉放在最前边,是因为它的演练响声震天,能吸引路人,又由于它抛来抛去,观众会向后躲避,能够让出表演场地和前进道路,而它在走会中的含义则是“开路打鬼”,荡尽拦路的鬼魅。开路叉也由此得名。如今开路叉的表演只能到杂技团去看了。

而后相随的则是各武术团体。如五虎棍会,数十人排列行进,每人持一根白蜡杆,行进之间,演练击刺之法、分合变化,并不时化成对子,一攻一防,往来跳跃。数十根白蜡杆如同一根杆,忽前忽后、忽左忽右,令人目不暇接。

“红枪会”则数十人人手一杆红缨枪,“六合刀”会则人手一柄柳叶刀,红缨颤动,刀光闪闪,气势恢宏。石担会则是力量型的表演。大横杠两端各套上数十斤重的磨盘石,主演或单手或双手举起石担,或随身舞动出各种花法,弟子们则抛举石锁,旁边造势。来到表演场地,主演会仰卧于地挺举石担,还会双脚蹬石担,石上再登上数人。

走会还常有舞狮队伍出现,舞狮者都是武林高手,尤其是在南方,如广东佛山一带。两人共扮一狮,在高桩上跳来跳去,危险性高,没有扎实的武功是做不来的。南方舞狮以双狮嬉戏为基本形式,北方舞狮则分文武。驯狮者挥舞折扇指挥狮子展现细腻动作为文舞;狮子争绣球,驯狮者挥舞绣球逗引双狮跃上三四层高桌为武舞。各武馆多凭借舞狮的技艺为自己做宣传。

参加行香走会的除了上述以娱乐为主的民间武术团体外,也有以传武为业的武馆,有以保镖为业的镖局,这样的武术组织参加走会,也必须有集体项目,少则也得十数人。演练的多是本门武术,尤以小徒弟们的集体踢腿、打飞脚、旋子、翻跟头、徒手对练、器械对练为最精彩。

(三)以武会友娱乐第一

行香走会凸显的是武术的娱乐功能。这个功能可说是中华武术所独有的。千百年来,在农村乡间,少壮青少年习练拳棒,其最为实际的目的是强身和游乐。一些贩夫游商习武虽有恃武防身的目的,但武术娱乐的功能增加了他们交际的能力和本钱,也是他们所追求的。

在过去,习武之人没有多少在众人面前显露武功的机会,那时没有运动会、观摩会。至于摆设擂台、冤家仇杀、门派争斗、武林争霸等极为少见。任何一个社会、一个政府都是不允许这种无视法律和社会秩序的行为存在的。众多故事演义,多属小说者言,不足为凭。

行香走会,则为习武者提供了一个共同公开表现的机会。各门各派可以大显身手,展示本门的武功绝技。而与会者也多怀着“以武会友”的宗旨,重在义气和交际。一个从不参加走会的武术团体,是不会有知名度的。

一般情况下,走会的顺序是事先协商好的,决不把实力强的队伍和实力弱的队伍安排在一起。表演项目是花插着的,既使节目好看,又不造成同门兄弟的较量、不同门派武师的比拼,一切以和为贵,决不允许有贬低某门某派某人的事情出现,更不允许寻衅滋事、群斗群殴的事件发生。

但行香走会中难免发生问题,为争行走路线,争行进次序,争“打赏”场地,争“赏钱”多少,会引发矛盾摩擦。因为谁都不甘落后,恐怕别人占了上风于己不利。这是一种追求吉利的自私心理作怪,但多数是暗斗,不会发生纠纷,多把“气”表现在武功上,以此较劲。因为一旦发生了纠纷,酿成群体事件,首犯会送官,团体会被走会活动永远拒之门外,除非摆酒谢罪方可。由于惩罚严厉,行香走会极少发生问题。

行香走会是各武术团体展显其能、广交朋友的活动,表演结束,往往是其乐融融,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