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武林丛谈
10835400000015

第15章 武德约束

拳谚云:“八打八不打,过手要得法。对敌莫容情,对友莫轻发。”

旧武林传拳授艺第一看中的是弟子人品,择徒之严几近苛刻,择徒之后又必有长时期的考验,甚至有“审看三年”的说法。

武德,是习武人的道德。

(一)道德是做人做事的准则

道德是由人本身的信念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是做人做事的准则,是人自己对自己自我约束和控制的内在力量。与法律不同。法律是人们制定的制度和守则,是约束控制人们行为的外部力量。道德含着内在与表象两个方面,内在的是思想认识,表象的是思想认识支配的行为。因此“在内为德,施之为行”。“道德”也可以称作“德行”。道德是有标准的,标准由等级、品级来衡量道德的质量,所以道德也可称作“品质”、“品行”,意指人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作风的本质。孟子唯心地认为人的道德是天赋的,可称为“良知”。所以“良知”便也有了道德的含义。同样,“操行”、“操守”也可以指代“道德”。这都是“道德”一词的延伸。

道德以善与恶、是与非、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守信与食言、勤俭与奢靡、勇敢与怯懦、担当与推诿、助人与利己、正义与非正义等道德概念来指导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来规范和评价人们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德之大者,为国为民”。

道德是有时代性的,在有阶级的社会里,道德也是有阶级性的。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离不开忠孝节义。忠,是忠君,封建社会家国一体,皇帝就是国家的象征,所以忠君就是爱国。孝,指孝悌。孝,是孝顺父母,所谓百孝顺为先。悌,是尊重兄长。孝悌是家庭和睦的保障,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美德。节,是对妇女的要求。所谓好女不事二夫,要从一而终。丈夫一旦死亡,妻子绝不再嫁谓之“节”。妻子的守寡行为称为守节。如果殉夫而去,那就称为“烈”了。义,指朋友之间要重诚信讲义气,要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精神。这个道德标准拿到现在来用已不合适。如今我们讲“忠”,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讲“孝”,是孝敬长辈尊重长辈赡养长辈,而不是没原则的一味顺从。如今讲“节”,是讲究气节,要为信仰原则宁折不弯勇于牺牲。“节”字对妇女的桎梏,早没了意义。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妇女已是半边天。如今讲“义”,是指求正义、走正路。“义,人之正路也”。因此做人要追求正义,大义凛然,见义勇为,仗义执言,舍生取义。由“义”而至“信”,要待人诚信,言必信行必果。而不再讲无原则的哥们儿义气。

时代不同了,道德行为规范也必然有时代的新解。

(二)武德是职业道德

如何做人,社会自有它的道德标准,人们自有共识。如何做事,则因为人们从事的职业不同而又有了许多具体的准则和规范,这便是职业道德。如医生有医德,教师有师德,艺人有艺德,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做事标准。就是当官的,也得有官品,那是官员的做事标准做人道德。职业道德一定属于社会公德的范畴之内。职业道德要求从事该行业工作的人用自己的职业技术造福于人民,做到的,就是有职业道德的人。那么,以武为业的人的道德标准就是武德。能用武术造福于人民的人就是武德高尚的人。听着虽然有些空洞,实际上就是这么个概念。

武人重视武德,自古已然。远的不说,清人苌乃周在《苌氏武技书》中就突出强调“学拳宜以德行为先,方为正人君子”。流传极广的拳谚则有“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拳以德立,无德无拳”、“文以评心,武以观德”的说法。武德被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为什么武人这么重视武德呢?因为武术乃杀伐击刺之道。拳脚器械皆可用于实战。一举手一投足,轻则致人伤残,重则置人死地。无德无行之人掌握此道,岂不是会危害社会危害人民。联想前边提到的黑道行径,越是武艺高强的黑道人物,其为非作歹的能量越大,所造成的危害也越大。反之,这种杀伐击刺之道为有徳之士掌握,就会做出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事。旧武林之所以在强调礼仪、家法、帮规的同时更加强调武德,是他们认识到光有制度还不足以维护江湖秩序,重要的是武人自身的道德品质。只有重视武德,培养武人具有良好的武德,才能把伤人杀人的技术与爱人为人、中正善良的行为统一起来。

过去讲武德,常分为“手德”和“口德”两方面。

“手德”,就是手下留情。与人争斗,不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不能下黑手置人死地。拳谚云:“八打八不打,过手要得法。对敌莫容情,对友莫轻发。”八打部位是:“一打双眼眉弓,二打唇上人中,三打腮帮耳下,四打肉肋前胸,五打肩胛骨缝,六打膝盖难防,七打胫骨外露,八打耻骨无情。”八不打部位是:“不打太阳之穴,不打胸骨剑突,不打剑突两侧,不打腋下软肋,不打腰后肾眼,不打双封贯耳,不打掌脚撩阴,不打腚后尾椎。”这是“手德”的写照。

“口德”,就是不要恶语伤人。舌无禁忌,议人之过,揭人隐私,无中生有,危言耸听,谣言惑众,是没“口德”。这类人不尊重他人人格,无端以口舌伤人,必招风树敌,自陷于孤立。所以,拳谚云“拳硬舌头软,舌软也伤人”“宁伸扶人手,莫张陷人口”。这是“口德”的要求。

所以,旧武林传拳授艺第一看中的是弟子人品,择徒之严几近苛刻,择徒之后又必有长时期的考验,甚至有“审看三年”的说法。待认定弟子品行确实良好,才肯传授真实本领,其意就在“不传匪人”。清代名武师李洛能拜在山西形意大师戴龙邦门下学艺,三年之中仅学了一式劈拳半趟连环拳。三年后,戴龙邦认为他品德可靠才授予真传。李洛能也终于成为河北派形意拳的开创者。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三)武德规范与时俱进

旧武林讲武德很少涉及大是大非。过去白道武人挂在嘴边上的武德标准不外乎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谦虚礼让、舍己助人、扶危济困等等内容,拿到今天来衡量武人的武德,也还有普遍意义。过去绿林豪杰的武德标准则突出劫(杀、盗)富济贫、除暴安良、杀贪官污吏为非作歹之徒、保节妇义士忠诚善良之士,更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试想,这样的做人做事标准,在今日之法治社会还有施展的空间吗?今天的习武者如还有人想做侠客,还想凭借个人武艺,用“劫”、“杀”、“盗”、“除”,动辄“拔刀”的手段扫尽人间不平,实则是越俎代庖破坏社会秩序的稳定。他的行为就像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很难与社会合拍。

今人谈论武德必须先讲总原则,那就是“以武功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就是“忧国忧民,匡扶正义,造福百姓”。在树立社会主义道德的前提下,培养具有敦品厉行、文明礼貌、表里如一、举止庄重、急公好义、大公无私、勇往直前、慷慨为国美德的社会主义好公民。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们的道德水准普遍有了一个飞跃,涌现出大批道德高尚感动中国的人物。像:一生清廉履职的好书记杨善洲,身患小儿麻痹症却走遍崇山峻岭为村民送去医疗服务的乡村医生周月华,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南沙海礁的战士李文波,二十年义务献血六万毫升的活雷锋郭明义,信守承诺、兄亡故弟接力,及时发放农民工工资的孙水林、孙东林,坚守四川藏区十二年的义务支教者胡忠、谢晓君夫妇,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勇救学生的女教师张丽莉,接收照顾近百名残疾孩子却未收过一分钱的农村妇女高淑珍,侍母至孝、多年将患病母亲带在身边奔波劳作的陈斌强,奋勇上前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他们都堪称人们的道德楷模,更是武人的道德楷模。

但也不容忽视的是,在金钱的诱惑下,一些人道德沦丧,品质败坏,良知泯灭,不讲公德,不讲职业道德。像那些制贩假药的,提炼地沟油做食用油的,在牛奶里加三聚氰胺的,用回收的皮革塑料做胶囊的,等等,为了个人利益不顾他人死活。至于贪官奸商勾结,行贿纳贿、坑蒙拐骗、欺压百姓、嫖娼纳妾、执法犯法,犯奸作科、杀人越货更是把无德无行发挥到了极致。一些武人也自甘堕落,品行不端、违法乱纪、虚诳油滑、恃武凌弱、损人利己、横行霸道,一身恶劣品质,遭到大众唾弃。

“心正拳正,心邪拳邪”。武德好坏支配着武技的运用。

如今,全国人民重视道德教育,以德治国的形势大好,武人应与时俱进的规范武德标准,进行武德教育和培养,积极参与反腐败斗争,积极参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提高全国人民的道德水准作出应有的贡献。